|
一条长达1432公里的输水管线,把800亿立方米的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送到了北京的团城湖。这对北京来说,不只是一串数字。现在北京1600万居民喝的水,每三杯里就有两杯是南水。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水壶里积满厚厚的水垢了。这个工程还让干了很久的永定河重新流动起来。南水北调有多重要?看看这杯清甜的水,再看看北方恢复生机的自然环境,就明白了。 过去,北京的缺水问题让居民非常发愁。北京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平均每个人能用的水还不到100立方米。在2014年以前,城市用水只能靠过度抽取地下水。这造成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米,最严重的地方地面下沉了1.2米。当时打开水龙头,水里的水垢多得能把水壶底铺满。后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了,这个情况才彻底改变。 丹江口水库的水,沿着人工修建的渠道一路向北,流速达到每秒350立方米。水流穿过了黄河,越过了太行山,最后在北京的团城湖调节池和密云水库的水汇合。现在,北京的16个水厂每天把470万立方米的南水送到千家万户。自来水的硬度也从以前的380毫克每升,降到了现在的120毫克每升,1600万市民都能喝上好喝的汉江水了。 这个工程的建设过程遇到了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在郑州西边,两条直径7米的隧道要从黄河河床底下3450米深的地方穿过去,还要承受差不多5个大气压的水压。又在北京五棵松地铁站下面,两条直径4米的管道要从正在运行的地铁隧道下面穿过。这个过程要求非常精确,最后引起的地面下沉还不到3毫米。正是这些了不起的工程技术,才让南水几乎可以靠着地势自己从南流到北。 南水北调不只是保障了城市用水,也让整个北方的自然环境重新活了过来。已经干了25年的永定河,现在又有了水。到2025年春天,永定河865公里的河道已经连续五年都有水了。河水从山西朔州一直流到天津入海,滋润了沿岸500多公里的土地。还有潮白河,它也干了23年,在2021年补充了水之后,河道里又有了水波。现在,这里成了北京市民周末坐船游玩的热门地方。一个周末能接待200多个游客,在旅游旺季,一艘50个座位的船一天要来回跑10趟。 自然环境变好了,很多珍稀动物也回来了。像黑鹳、白天鹅等20多种少见的鸟类又回到了潮白河边。甚至连消失了很多年的桃花水母,也在亦庄调节池里再次出现。地下水的恢复情况也很好。北京关停了1300多口自备井,同时用南水给河流补充水源。北京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从2015年的25.87米深,回升到了2024年的12.48米深。水位连续9年上升,总共回升了13.39米,地下水儲備增加了70亿立方米。门头沟区一个干了40年的泉眼又开始冒水,昌平区也有10个泉眼一年四季都有水了。这些都是环境实实在在变好的证明。 在输水线路的另一头,水源地的人们也付出了几十年的努力,来保护这一江清水能一直向北流。陕西汉中的天汉湿地公园,以前是一片到处是脏水的荒地,现在成了红嘴鸥过冬的地方。每年冬天,有4000多只红嘴鸥从很远的西伯利亚飞到这里,在干净的汉江水面上找吃的、玩耍。为了保证水质干净,安康市关掉了300多家有污染的工厂,还建了12个县级污水处理厂和114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这些做法也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污水处理厂处理一吨水的成本要2.7元,但居民交的污水处理费只有1.2元,现在加起来已经欠了1.1亿元。石泉县污水处理厂的厂长袁浩说,为了让厂子能继续开下去,他们只能想办法省钱,比如在电费便宜的时候用电,或者调整药剂的用量来降低成本。 治理白河县的硫铁矿区就更难了,前后花了几十年时间。过去60年里,人们用老办法挖矿,留下了207个矿洞,那些含硫的脏水直接就排进了汉江。从2021年开始,当地用一种“全洞注浆”的方法来治理,就是把整个矿洞都用水泥浆填满。治理一个矿洞就要花一百多万。有些矿洞在很陡峭的山上,工人们甚至要搭一个“天梯”才能爬进去工作。 在永定河流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个省市在2025年一起拿出5亿元来治理河流,大家分工合作,上游负责保水,中游负责输水,下游负责用水。山东省也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建好了一个覆盖全省的“T”字形水网。这个水网把长江水、黄河水和本地的水统一调配,保证了胶东半岛的用水安全。这种合作不只体现在水资源管理上,也体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北京市和水源地十堰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北京海淀区开了一家“丹江渔村”餐厅,里面八成的食材都来自十堰。还有一个叫金智勤的人,他原本是淅川县的移民,现在回到家乡开了民宿,一年能接待超过10万游客,还为200多人提供了工作。这些相隔很远的合作,也加深了南北方之间的感情。 虽然南水北调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北京、天津、河北这一带,平均每个人能用的水还不到273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历史上过度抽取的地下水总量达到了1600亿立方米。再加上气候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影响,继续推进南水北调的后续工程非常重要和紧急。 根据2024到2025年的计划,南水北调中线会从陶岔渠首向北方送水69.95亿立方米,其中北京能分到12亿立方米。将来,随着东线和中线后续工程的建设,全国的水资源分配会变得更合理。站在团城湖的纪念碑前,能看到“饮水思源”四个大字。这个花了半个多世纪才建成的超级工程,不只是中国水利建设的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好例子。它让我们明白,只要依靠科学、团结一致,就能创造出造福后人的伟大奇迹。当我们打开水龙头,看到干净的汉江水流出来的时候,我们不只是享受到了便利,更是看到了一个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对自然环境的责任。这就是南水北调真正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