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5号,普京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把话彻底挑明了。他几乎是点着名说,战斧导弹那2500公里的射程,要是真想用来打俄罗斯本土,光靠乌克兰人自己琢磨肯定不行,这事儿非得有美国大兵撸起袖子亲自上场。 这话一出,皮球算是结结实实地被踹回了华盛顿。普京的潜台词很清楚:这已经不是什么“军事援助”了,而是赤裸裸的美俄直接对抗。刚冒出点头的对话苗头会被瞬间掐灭,两国关系铁定要朝着深渊一路狂奔。 嘴炮不够核弹来凑 普京这人,向来不习惯在关键问题上绕圈子。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战斧导弹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玩意儿从70年代开始捣鼓,精度高,专打陆上关键目标,是美军的看家宝贝之一,能从军舰潜艇上发射,防不胜防。 这警告的分量,远超一般的外交辞令。没过多久,10月23日,普京又加了一句狠话:如果战斧真的落到了俄罗斯领土,那俄方的反击将是“极其强烈,甚至是毁灭性的”。 狠话刚撂下,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演习就拉开了大幕。普京亲自坐镇,通过视频看着“亚尔斯”洲际导弹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呼啸升空,那架势仿佛在说,我的话说到做到。 同一天,巴伦支海的水下也不平静,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布良斯克号”发射了一枚“深蓝”潜射弹道导弹。这一套眼花缭乱的组合拳,无疑是给普京的严厉警告配上了最硬核的“背景音乐”。 《国防》杂志主编科罗特琴科把话说的更露骨:只要有美国或德国的军人敢在乌克兰境内,用远程家伙什攻击俄罗斯纵深,克里姆林宫就可能对动手的那个北约国家,动用一切报复选项,包括毫不犹豫地按下核按钮。 大棒挥下导弹留下 面对普京划下的这条红线,特朗普政府的反应却透着一股子拧巴。就在几天前,白宫刚对着俄罗斯的石油巨头们,狠狠来了一记制裁重锤。 有报道称,特朗普在确认了国务卿鲁比奥和防长赫格塞斯的意见后,便迅速签署了针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的制裁令。这被外界看作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对俄打出的第一波实质性限制。 他对媒体放话:“我就是觉得时候到了,我们等得太久了。”他选的方案力度不小,直奔俄罗斯的经济命脉而去,意图非常明显。 但怪就怪在,10月17日,特朗普却公开踩了刹车,明确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他给出的理由听着特别实在:这玩意儿太复杂,乌克兰人得学一年,最后还得美国人自己上手,干脆别给了,自家的好东西得留着。 这番说辞,简直就是普京月初论调的翻版,好像俩人隔空对了遍稿子。特朗普这手操作,像是想用制裁逼对方上谈判桌,但又生怕动静太大,真把桌子给掀了,导致局面彻底玩儿完。 基辅的过山车 特朗普这手“左右互搏”,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心情跟坐过山车没两样。他上周才刚在白宫跟特朗普见了面,本来对战斧导弹的援助抱有极大期望,结果没几天就等来了这么个晴天霹雳。 据说泽连斯基返回基辅的飞机上,脸色一直不太好看。但他显然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10月23日,他又跑到欧洲理事会去喊话,透露说已经在和欧洲哥几个商量接收战斧导弹的可能性了。 他把话讲得很白,战斧不仅是个武器,更是让普京“感受到战争真正代价”的唯一方式。他反复强调,只有在战斧的威胁下,普京才会假惺惺地摆出谈判的姿态,一旦这个威胁没了,他立马就会翻脸。 可现实终究是残酷的。乌克兰前线士兵手里最强的家伙,也就是射程300公里的ATACMS和“风暴影”,用来守阵地还凑合,但想打到俄罗斯后方,让对方也尝尝疼,那还差得远。 泽连斯基呼吁,乌克兰不能总是被动挨打,也得有能力让破坏欧洲稳定的始作俑者付出代价。毕竟从2022年2月以来,乌克兰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基础设施被打烂,家里灯泡忽明忽暗,孩子没法上学,老人也拿不到药。 笔者以为 在这场风险极高的地缘棋局里,每一步都走得让人心惊胆战。普京的警告听起来底气十足,但字里行间也透着一股焦虑,他恐怕是真的担心战斧导弹会打破战场现有的脆弱平衡。 特朗普则是在表演他最擅长的极限拉扯,制裁大棒挥得虎虎生风,关键的致命武器却死死攥在手里。这种又想谈生意又怕砸锅的心态,暴露无遗。 最有意思的是,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氛围里,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又悄悄飞抵了美国。据说这次还是美方主动邀请的,名义上是为了所谓的“俄美对话”。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在记者会上也留足了面子,说总统和政府都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再次会晤,但前提是得“确保能取得实实在在的积极成果”。 战争终究不是游戏,是无数普通人血肉模糊的现实。美俄双方都在对方的红线边缘疯狂试探,却又都留着一丝理智,小心翼翼地避免着那致命的碰撞。而夹在中间的,永远是那些在炮火声中,不知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的普通家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