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克里姆林宫金色大厅又亮灯了,可没了外交宴会的轻松,普京穿军装给两款核武研发团队颁奖,还说这俩武器对俄罗斯和整个21世纪都有历史意义。 紧接着美国就有动作,特朗普宣布恢复核试验,说这是回应他国试验,美俄这么对着干,冷战阴云好像又回来了,他俩的核博弈真会让世界重蹈覆辙吗? 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施压,先是从经济和外交两头下手,之前因为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按美国的想法配合,特朗普直接制裁了两家俄罗斯石油巨头。 石油可是俄罗斯经济的命根子,这制裁一下就戳中了要害,不光如此,原本要在匈牙利开的美俄峰会也给取消了,两国本就紧张的沟通渠道这下彻底断了。 面对美国这强硬,普京没软着来,而是用核力量一步步回应,10月26号,克里姆林宫大张旗鼓宣布布列韦斯尼克巡航导弹试射成功。 之后还放了视频,普京和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一起看导弹模型,格拉西莫夫当场说,这导弹15小时飞了8700英里,差不多1.4万公里,这距离快绕地球半圈了。 也就隔了两天,普京又放了个大招,波塞冬水下核鱼雷试射成了,这玩意儿被外界叫水下核怪物,射程超9600公里,能装多兆吨当量的核弹头,更关键的是在全球随便哪个海域都能发射。 普京说这话时语气挺平静,但那警告的意思藏不住,俄罗斯的海洋防御力量,没人能比。 不过这些武器不是刚研发出来的新东西,早在2018年,普京就公开过这俩被称作末日武器的装备,2023年还说过已经试射完了。 现在挑这个时候拿出来晒,其实就是把成熟技术和当下的美俄关系绑在一起,搞一场精心设计的核秀,来回击美国的制裁和战略施压。 国际安全领域的分析师也说了,这不是啥技术突破,就是一场跟当下局势对得上的政治演出。 普京这场核秀,可不光是回应美国制裁那么简单,心里打着对外威慑和对内动员两副算盘。 对外,这些核武器真正要针对的不是乌克兰,而是美国本土,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最新报告里说得很明白,普京反复强调布列韦斯尼克的射程有多远、多能突破防御,明显是冲美国来的。 这事跟特朗普政府推进的黄金穹顶导弹防御系统正好对上了,这套系统被看作是美版星球大战计划的升级版,核心就是要搞一套能覆盖全美国的防空反导体系,理论上能拦住从全球来的导弹。 虽然普京没直接提黄金穹顶,但他在讲话里好几次暗示,布列韦斯尼克能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这话针对性特别强,其实就是打心理战,让美国决策层明白,要是接着支持乌克兰,可能要面临不小的战略风险,这样就能削弱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不让西方碰俄罗斯的战略红线。 有意思的是,布列韦斯尼克在俄语里是暴风雨前的信使,这名字本身就像个政治信号,既带着威慑,也透着局势要紧张的意思。 再看对内,这场颁奖礼更是一次精准的心理动员,这些年俄罗斯一直被西方从多个领域封锁,国内民众对外部环境本来就挺焦虑。 普京给核武研发团队颁奖,就是要营造一种俄罗斯站在核力量最顶端的氛围。就算被西方孤立,俄罗斯在关键技术领域照样打不垮、压不倒。 这种就算被孤立,照样能赢的感觉,既能让民众重新觉得国家有荣光,也能提醒大家外面的威胁还在,国家得团结,进而巩固自己的领袖地位。 但国际社会对这种我们只是自卫的说法,并不认可。不少专家都指出,俄罗斯说的发展战略潜力,其实就是借展示核武转移国内注意力。 把民众的目光从经济民生上拉到国家安全上,用外部压力让大家拧成一股绳,这种办法短期可能管用,可也让俄罗斯更深地陷进了凡事靠核武的安全困境里。 普京给核武团队颁奖的同一周,特朗普就宣布恢复美国核武器试验,这时间上的巧合,正好说明美俄的核博弈已经升级了,两国在核试验和核威慑这块,几乎是一起把冷战时期的对抗逻辑又捡起来了。 从武器层面看,俩国的较量已经进入高科技阶段,俄罗斯拿出布列韦斯尼克波塞冬这类能突破防御的核武,一个劲强调射程多远、多能突防。 而美国则一边推进黄金穹顶反导系统,一边重启核试验,更看重防御能力和技术储备。 一位欧洲安全专家说得挺准,这不是冷战简单重演,而是高科技冷战的样子了。 跟传统冷战不一样,现在的对抗不只是比谁的军备数量多,更比谁更敢往前迈一步的战略决心,还有谁的技术能打破平衡的优势争夺。 这种对抗最大的坏处,就是把全球又拖进了核威慑的阴影里,以前,核武器的威慑力靠的是可能会爆炸。 现在美俄的博弈变了,展示一下武器就算威慑,不用真的用,只要通过试射、颁奖、宣布政策这些方式,就能让对手和周边国家感受到压力。 普京之前说这些导弹属于整个21世纪,这话现在看还真有点预言的意思,核技术不再只是打仗用的工具,反倒成了大国之间搞政治的符号武器。 更让人担心的是,美俄的核对抗还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少中小国家没办法,只能在俩大国之间选边站,本来就不稳固的地区安全秩序,这下更扛不住压力了。 回头看克里姆林宫那场颁奖礼,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表彰仪式,普京晒核武、特朗普恢复核试验,俩人都在传递自己的战略信号,俄罗斯不会在美国和西方的压力下服软,美国也不会看着自己的优势被削弱。 这场对抗背后,是美俄在争夺全球战略格局的话语权,也是在挑战21世纪的安全规则。 现在外界最关心的就是美俄真会重蹈冷战覆辙吗?从目前的情况看,两国虽然还没到互相保证能摧毁对方的极端地步,但核领域的对抗已经突破了不少隐性红线。 未来,怎么让美俄重新坐下来对话,怎么制定新的核军控规则,怎么防止展示一下威慑变成真的冲突,这些都是全球各国得一起面对的难题。 毕竟冷战的教训摆在那儿,对抗从来没有赢家,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才能让世界摆脱核阴影的笼罩,这大概就是这场美俄核博弈,留给全球最值得琢磨的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