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底,基辅的天一下子就变了。 一发导弹砸在了发电厂上,旁边的北约弹药库和燃料库跟着一块儿炸了锅,火光把天都映红了。 然后,整个城市就黑了。电停了,暖气也断了,水龙头里的水时有时无。手机信号跟得了疟疾似的,一阵一阵地抽搐,想打个电话报平安都费劲。 老百姓家里,只能指望个头不大的发电机,嗡嗡地响着,勉强维持着一点光亮。蜡烛和柴油的价格,跟坐了火箭一样,噌地一下翻了一倍。黑市上,人们像疯了一样抢东西,秩序是什么,没人管了。 这已经不是打仗了,这是把过日子硬生生变成了活下去。最先扛不住的,就是这些普通人。 前线的兵日子也不好过。俄军换了套路,不再是拉开架势满世界找人打,而是像个老道的猎人,专门守着几个要紧的口子。 顿涅茨克那几条路,全被他们掐死了。乌军想跑跑不掉,想叫人来帮忙,人也过不来。 哈尔科夫那边更乱。指挥点挨了几下炸,指挥官自己都成了睁眼瞎,底下的人在哪儿,该往哪儿派,一问三不知。俄军这招不为一下子吃掉你,就是慢慢地给你上套,让你自己把自己耗死。 这种混乱,从指挥部一直传导到后勤线上。 北约送来的好东西,武器、粮食,堆在波兰边境上,动弹不得。那边的铁路给炸坏了,一节节车皮孤零零地停在站台上,像一排没人要的铁棺材。 靠飞机运到利沃夫和利西昌斯克的物资,也落不了地。机场跑道上全是坑,跟月球表面似的,防空炮的声音一阵紧似一阵,飞机哪敢多待,扔下东西就赶紧拉高飞走。 结果就是,前线的兵有枪没油,看着饭吃不着。后勤官连明天要用多少油都算不出来,整个系统就是一锅粥。东西不是没有,是送不到人手里,整个链条都快断了。 远在大洋那边的美国,调门也软了下来。特朗普公开讲,不想跟普京谈,这话说得好听,其实里子就是不想再往里砸钱了。 欧洲那几家更实在。德国和法国,嘴上不说,行动上已经悄悄把坦克、火炮这些硬家伙的重要性往后排了。 冬天眼看就要来了,他们自己家里的能源账单和难民问题,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西方国家不再扯着嗓子喊“支持到底”,心里头都在盘算着这盘棋“还能撑多久”。 俄国人那边没开新闻发布会,也没发什么公告,就用这种实打实的动作,逼着对手自己去算这笔账,看看到底亏了多少。 天是越来越冷了。 乌克兰的电网,修了又坏,坏了又修,始终没个好。有懂行的人说,要是赶在十一月份之前还不能稳定供上电,那医院、学校、工厂,就都得停摆。 到时候,兵在外面冻得站不住岗,指挥官因为没信号联系不上部队。老百姓在家里待不住,只能拖家带口地往西边跑。 这已经不是一个谁输谁赢的简单问题了。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就是一场消耗战,看谁更能扛,谁更经得起折腾。乌军现在的问题,不是枪不够利,炮不够响,而是整个体系的链条出了问题。 从后方的电力,到前线的通讯,从物资的输送,到人心的稳定,哪一个环节掉了链子,整个机器就得慢半拍。 冬天一来,这慢半拍,可能就是要命的。 有人问这场仗究竟要打到什么时候,没人能给个准话。 但有一点越来越清楚,最后决定胜负的,可能不是谁的炮火更猛。 而是谁能在漫长的寒冬里,让后方城市的灯亮起来,让前线士兵脚上的靴子不被冻裂,让普通人家的炉子里还有火。战争打到最后,拼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更能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