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此次9·3大阅兵中,我军防空反导方队首次亮出了红旗29机动式反导系统的身影。令人不太了解的是,这套系统实际上和当年美军KEI反导项目所设想的样子非常相似,不过最终美国方面并没有成功实现。 通过央视直播画面可以看出,红旗29采用了6轴12轮的重型高机动发射车,这种底盘和火箭军的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的发射车底盘非常接近,可能是同一底盘的不同版本。而一款反导系统的拦截弹如果要有效拦截,必须用到类似中程弹道导弹的底盘来运载,这也反映出红旗29拦截弹的重量相当大。 红旗-29主要用来拦截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而这类导弹在中段的飞行高度通常都在1000到2000公里左右,所以红旗-29的拦截弹需要具备非常高的射高,能够穿越大气层,因此它携带的燃料也必须非常充裕,这也是导致拦截弹体积庞大的主要原因。 采用这种多轴越野底盘也意味着红旗29在应对复杂野外地形时的穿越能力和适应性要求很高,原因在于它的主要部署区域是面对印度的西北地区,那里地形复杂,基础设施有限。这种底盘为红旗29实现多地区快速部署和灵活机动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为红旗29的主要拦截距离已经超出了大气层的范围,所以过去那种用破片战斗部进行杀伤的防空导弹已经不太合适了。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破片战斗部依赖无线电近炸引信来实现爆炸,但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和反导拦截弹速度都非常快,可能达到十几甚至二十多马赫,反应速度远远赶不上近炸引信的反应时间,非常容易错过引爆时机,导致偏离目标。 而在大气层之外,是真空环境,破片战斗部的碎片会沿直线无限扩散,难以积聚成有效的杀伤区域。同时,那些微小的破片也难以穿透敌方导弹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外壳。 因此,红旗29的战斗部很可能采用KKV动能拦截战斗部,这种类型的战斗部依靠高速撞击来摧毁目标。有数据显示,当KKV的质量为2.3公斤,速度达到10千米每秒时,其动能相当于73公斤TNT爆炸释放的能量,是传统破片战斗部所需能量的100倍。这种高能量密度让KKV可以在较小的体积内实现强大的杀伤,比如美国的GBI拦截弹,只需要携带6到15公斤的KKV,就可以成功拦截洲际导弹。 当然,KKV能精准击中目标,主要依赖于高水平的制导系统,要达到厘米级的制导精度,才能保证命中率。目前海外成熟的KKV大多利用红外成像制导,也有采用红外和雷达多模合一的方式。而红旗-29的KKV战斗部显然也涉及红外成像制导,至于其他制导方式,也可能存在。 因为拦截的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在中段飞行速度大多在15到25马赫之间,飞行高度在1000到2000公里左右,所以红旗29的设计要求肯定是非常高的。在确保这些高标准的基础上,发射系统还能实现高度集成化和机动化,真是非常不容易。 美军曾试图研发一款类似红旗29的系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KEI动能反导拦截系统,它的陆基版本也是采用机动发射车的设计,同样是一辆车搭载两枚拦截弹,专门用来拦截中段飞行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不过,最终因为技术难题太多、开发成本太高,到了2009年就放弃了。 虽然美国人放弃了,但我们红旗29成功了。国内的科研团队突破了KEI一直难以突破的“工程成本”和“可靠性”的难关。可以说,红旗29就是KEI的“实战版”,它在技术上更成熟一些,战场适应性和成本控制也做得不错。美国梦寐以求的机动部署中段反导能力,红旗29已经提前实现了。 在部署布局上,西北方向理应成为红旗29的首要部署区域。印度在中远程导弹领域也有了显著的突破,烈火-5的射程已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烈火-4的威胁也不容忽视。因此,红旗29必须优先向这一方向进行部署。 由于印度远程导弹的装备数量有限,突防能力也相对较弱,一旦红旗29部署到位,这就大大削弱了印度的核威慑力量,对他们的打击能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也是目前印度国内最为担心的地方。 总的来看,红旗29反导系统的出现和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在反导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不仅在技术水平上赶上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也成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地区稳定的重要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