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咔嚓一声快门响,LED屏幕上那张2021年的合影照片缓缓变色。 原本87位老兵的笑脸,眨眼工夫灰了44张。 台下的人群里有人低声念叨:"这才几年光景啊......" 可不是嘛,四年能干啥?年轻人换两部手机的事儿。可对这些平均94岁的老兵来说,四年就是半个连队的战友,再也没能见面。那年头拍第一张合影,老兵们穿着新版志愿军军装,胸前的纪念章都擦得铮亮。最年长的100岁,最小的86岁,个个站得笔直,跟当年在和朝鲜前线一个样。 今年七月重新合影,就剩下43位老英雄。103岁的徐老爷子坐在轮椅上,腰杆还是挺得溜直。儿子蹲边上逗他:"老爹,乐一个呗?"老爷子突然眼圈就红了:"当年一块儿跨过鸭绿江的老哥几个,还剩下几个能跟我乐呵的?" 说起来也心酸。志愿者老薛今年接的电话,十个里头有八个是报丧的。去年腊月里走的那位张老,临走前还攥着那件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短袖衫不放。家属说老爷子迷糊时候念叨:"下辈子还得当兵去"。要不说这帮老兵骨头硬呢,躺病床上都不忘那身橄榄绿。 最让志愿者犯难的还是那位95岁的李老。住在医院ICU小半年了,整天插着呼吸机。拍合影那天,志愿者们轻手轻脚给他换上军装,把病床摇起来。摄影师捧着电脑一劲儿忙活,把老人往年照片上的笑脸P到现在的合影里。家属看见成品当场就哭出声:"老爷子这辈子都没照过这么精神的相片。" 有个北京来的志愿军后代老张,把自己老丈人留下的军用水壶捐给了博物馆。这水壶可有来头,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壶身上现在还能看见弹片刮的印子。博物馆工作人员问他舍得吗?他操着京片子直乐:"老爷子临走前交代得明白,这东西搁博物馆里比搁我家供着强。您说我敢不听老革命的指示?" 有人问拍这照片有啥用?老兵们越来越少,合影上的人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少。老薛指着照片说您仔细看,那位王老爷子去年还能自个儿走着来照相,今年就得坐轮椅了。可只要相机对准他,两只手准保贴在裤缝线上,这个习惯,打从朝鲜战场回来,六七十年都没变过。这些课本上可学不着。 要说这帮老兵最让人佩服的就是这个劲儿。104岁的赵老爷子临走前在日记本上歪歪扭扭写了句话,家属整理遗物时候才看见:"祖国啊,我这岗哨算是交接完喽。"就这么简单一句话,看得人鼻子发酸。眼神不好的老爷子连字都写不利索了,可心里头那团火还跟当年跨过鸭绿江时候一样旺着呢。 本文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杜绝低俗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