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条老巷子,小时候追猫逗狗的地方,现在要变样了!”阿姨一边指着斑驳的墙面,一边和邻居感慨。近日,广州越秀区两大成片连片改造项目同步推进,让无数生活在这里的人既兴奋又好奇:家门口的变化,会不会比外卖小哥送餐还快? 聚焦宜居升级 广州中心城区打响“翻新战” 说起城市更新,不少人脑海里浮现的是高楼林立、霓虹闪烁,但对于住在越秀区这些老街坊来说,更关心的是自家楼下那段坑洼不平的小路啥时候能修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刚落幕,“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被写进重点任务清单。这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要真刀真枪地解决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让住得更舒坦、出行更方便。 本地编辑走访发现,不论是在北京路南段还是省医-中山医片区,这些年久失修的小区和公共空间正成为提升幸福感的新突破口。“以前晚上回家都得摸黑,现在听说照明设施也会一起升级。”一位珠光街居民笑着说,“我都准备把‘夜跑’计划提上日程啦!” 27公顷对188公顷 谁才是“翻新界”的扛把子? 先来看看北京路南段片区,这次改造范围覆盖27公顷,两条主干道串联起周围社区。别小看这块地方,里面藏着不少历史记忆:从破旧楼道到杂乱管线,从雨天积水到夜晚昏暗,每一个细节都是居民们吐槽已久的话题。而此次规划可不是简单刷个墙、换盏灯那么敷衍——道路排水、“三线”整治、无障碍设施全都安排上,还特别强调文化保护与产业植入。讲真,这波操作就是要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火花,把烟火气和科技范儿融进每个角落。 而省医-中山医片区则“大手笔”覆盖188公顷,包括华乐街等五大片区域。这么大的盘子,要做的不只是环境美化,更有智慧管理、“海绵城市”等前沿理念加持。“听说以后暴雨天不用再担心水漫金山了?”农林街的一位大叔半信半疑,但眼神里满是期待。 专家分析认为,这种成片连片改造模式,有点像给整个社区做了一场系统级“大保养”。过去东补西凑效果有限,如今通过整体设计,把交通、市政、休闲空间统筹起来,就像组装乐高一样,每块拼图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禁让人想问一句:“咱这回能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烦恼?” 治理增效+文脉赓续 旧城焕发新活力 很多人担心,大拆大建会不会毁掉原有的市井味?其实,新一轮改造强调的不只是硬件提升,更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例如,北京路南段将结合岭南特色建筑风貌进行保护;而省医-中山医板块,则鼓励引入文创产业,让年轻人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也让老广们继续吹牛讲古。 编辑随机采访了一位黄花岗青年创业者,他直言:“只要环境好了,人流自然旺,我们搞咖啡馆、小剧场都有底气。”这种从内到外的新生机,比单纯盖房子靠谱多了! 群众参与 共建共享 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当然啦,再好的蓝图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有网友留言调侃:“希望别又是一阵风,到头来还是自己爬楼梯搬煤气罐!”但据公开资料显示,本轮征集公告特意设置了意见反馈渠道,并邀请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介入,为后续施工提供技术保障。这波操作,可谓用行动回应百姓呼声,把民意真正装进规划图纸里。 其实,说到底,无论多宏伟的计划,都绕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切身体验。从垃圾分类到智能安防,从老人活动室到儿童游乐园,每项细致服务背后都是温暖烟火气息。一位人民街志愿者坦言:“我们见证过这里最破的时候,也盼望它越来越好。” 未来畅想 老城蝶变是否如你所愿?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一直善于用创新守护传统。在数字经济浪潮下,越秀这些老城区选择主动求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之举。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爱考验耐心——工程噪音难免扰民,道路封闭带来不便,各种矛盾如何平衡?这是摆在部门、市民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也是检验治理能力的重要时刻。(人工排版→) 有人调侃:“哪怕马桶没换新的,只要邻居笑容多一点,就是最大的幸福。”或许正如这个玩笑话所言,与其追求表面的豪华,不如踏实做好每一个微小环节,用实际行动赢得居民点赞。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这样的连片成规模改造真的能留住家的温度吗?如果你的社区也启动类似工程,你最希望改变什么,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观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