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文帝刘恒为何被尊为两千年百帝之师?他的功绩有哪些?
  • 意昂体育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汉文帝刘恒为何被尊为两千年百帝之师?他的功绩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5-08-03 03:16 点击次数:153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希望你能点一下“关注”按钮。这样,你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新文章了,也可以方便你分享和讨论。你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序章】

吕后去世后,朝廷的气氛立刻发生了变化。

之前处于劣势的刘家宗室迅速联合了老臣们,一举铲除了吕氏家族。

新皇帝刘恒还在几千里之外的代国,听到消息后,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怀疑这可能是个陷阱。

他先让舅舅薄昭去打听消息,等到确定吕氏彻底完了,刘恒才不紧不慢地进入长安,登上了皇位。

打稳江山靠的是辛勤努力和不断进步。

刚在皇宫中稳定下来,外面就出现了问题。济北王刘兴居首先发起叛乱,意图在齐地独立。周勃带兵前往,还未交战,对方的士兵就已经四散逃逸,轻松解决了问题。

没过多久,淮南王刘长也开始闹脾气。他认为自己的待遇不高,封地也减少了,心里憋着一股火,打算逃到蜀地去。结果被抓住后,他在狱中饿死了,朝廷也因此对他的手下进行了整顿。

刘恒对这些亲戚毫不手软,只看利不看亲。

他听从了贾谊的提议,将原本势力强大的齐国分成六个小国,分别授予几个儿子。这些“王”只是一个名誉头衔,没有实际的权力和军队。

对于当初帮他升职的大功臣,他也不是特别客气。

周勃曾经权势很大,后来因为私自铸造铜器被查,丢了官职。刘恒没有直接责罚他,但暗示他应该退休了。周勃识趣地辞职,回到了家乡。

陈平比较机智,从不干涉军事事务,只专注于文职工作。刘恒赏识他,但不给他实权,让他安心做个“老丞相”。

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其实每一个安排都算得很仔细。刘恒把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人,都给边缘化或者分开了,自己掌握了核心。

大家的生活真的变轻松了吗?

汉文帝一登基就决定减轻农民的负担,把原本每亩地需要上交的粮食从二十分之一减少到三十分之一,甚至连续十一年免除了田赋。

只征收人口税,每人每年需缴纳40钱。

服兵役现在放宽了,以前每年都要抽人去服兵役,现在改为每三年一次,不想去的还可以花钱请别人代替。不少富人干脆出钱雇人去服兵役,这样农民也不用耽误种地了。

过去盐巴、铁器、山林这些都由官家管控,现在政策放宽了,百姓可以自己开采销售。虽然官方不再专门派人守护山林,但是规定不能越界乱来。

特别是在南方和西北地区,许多民间的小矿场又重新开始了运营,资金也开始活跃起来。

现在市场上铜钱真假难辨,假币很多。以前法律规定造假币是要判死刑的,但刘恒却改变了这项规定——不仅不再处决这些人,还允许百姓自己铸造钱币,只要按规定缴纳税收就可以了。

做买卖的人也得到了好处。以前过检查关卡时,必须得拿着一堆文件,真是麻烦极了,现在这些都取消了。

商人们四处做生意,巴蜀的蜀锦和南方的海珠都进了京城,导致长安市场的价格下降了,普通百姓也开始能负担得起以前的奢侈品了。

每年都有自然灾害,但他不只是说说而已。遇到旱灾,他就免去百姓的税收,还从国库中调拨粮食来救济灾民。

尤其是黄河常常泛滥,他指派人员沿着河岸修建堤坝、清理淤泥,解决水灾问题不是靠空谈。

这些东西自然都需要花钱。他怎么省钱呢?宫里的人手减少了,车马的数量也缩减了一半,甚至那些驯兽和乐队都被解散了。皇帝亲自做起节俭的表率,下面的人也不敢铺张浪费了。

老百姓心里有数了:这个皇帝挺明白事理,地是咱们的,粮食也是咱们的,日子过得安心。

修改法律,不应依靠处决人来树立威信。

刘恒最初改革的并不是税收和兵役制度,而是法律体系。

登基后的第二年,朝廷从京城发出了一项新规定:“取消连坐制度”,这意味着犯罪者的家人不再被迫成为奴隶。

这事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以前,如果有人违法,哪怕只是偷了一袋米,全家老小都会受到牵连,被关进监狱,有的甚至被卖为奴隶,后代也被视为低贱。

这套制度已经实行了很久,开始时不少官员都不太支持。不过刘恒决心很大,坚持推行下去。

理由很简单:家人都没做错事,为什么要他们代为受罚呢?

接下来,还将有更大的举措。

在公元前167年的时候,太医院上交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报告。这份报告不是由官员写的,而是一位十几岁的女孩缇萦。

她的父亲因为犯法被判在脸上刺字涂墨,这个印记一辈子都无法消除。她在给皇帝的信中恳求道:“不要让父亲的脸留下这样的痕迹,我愿意代替他去服劳役。”

刘恒看完后,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问道:“真的非要使用这种肉刑吗?”

不久,朝廷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刺脸、割鼻子和砍脚这些酷刑,改用打板子或服劳役来代替。

尽管死刑依然存在,但是随意执行死刑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了。

这些新规定让很多官员私下议论纷纷。尤其是保守派官员表示不服,说:“不用严厉惩罚,百姓就不怕法律了。”

刘恒没有争论,直接让廷尉去统计一年内的判刑人数和再犯率。

新办法执行后,监狱里的人都少了,重犯的比例也降低了。

他明白,很多人害怕的并不是死刑,而是像连坐和毁容那样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的羞辱。他想改变的,不仅仅是那些制度,更是那种依靠恐吓来统治的思想方式。

还有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却做了。

“诽谤妖言罪”这条法令,意思是只要有人议论皇帝就能被治罪,以前犯了这个罪是要被处死的。刘恒直接取消了这条法令。从那以后,官员们可以在朝会上公开批评政府的政策了。

从现在起,贵族犯罪也不会被处决了。以前,大夫以上的贵族犯法也可能被判死刑。刘恒制定了新规定:“不能对大夫用刑”,这些贵族将被流放或削去爵位,不再轻易处死权贵,但也不会放任不管。

这些看似宽松的规定,实际上执行起来更加困难。因为以前靠威慑,现在则要靠人们的自觉。

他从不后悔。法律是用来立规矩的,而不是用来显威风的。

穿旧衣、住简陋,是真的穷还是在扮酷?

刘恒的宫殿里没有地毯,他穿的衣服不是丝绸做的,而是粗糙的布料。后宫的妃子们也不能穿长长的拖地裙子。新来的嫔妃常常觉得这里简朴得有些寒酸,但是谁敢多说一个字呢?

有个大臣提议建一个观景台,他说这样既可以欣赏星星和月亮,也能接待来自各地的贵宾。

听完后,刘恒问道:“需要多少钱?”大臣回答说:“大概相当于十户小康家庭的所有财产。”刘恒冷冷地说道:“那就让他们卖掉家产吧,我看那东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真正让人记住他节俭的是他的霸陵。这座陵墓是利用一座天然的小山改造而成,没有堆砌封土,也没有使用金银财宝,陪葬品大多都是陶器。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人们所说的“江村大墓”其实就是文帝的陵墓——即便挖掘到了最底部,也没有找到玉衣和金缕。

这种节俭的习惯,并不是他一时兴起,而是受到了母亲薄太后的深刻影响。

薄太后生病三年,刘恒几乎没离开过她的床边,亲自尝药来试温度。

等到母亲离世时,她留下遗言说:“不要大办丧事,也不要任何人殉葬。”刘恒遵照母亲的遗愿行事,甚至连给母亲准备的寿衣也只是用普通的丝布制作。

刘恒在外面也很注意不惹事生非。

面对匈奴的威胁,他没有像汉高祖那样派出几十万大军直接对抗,而是三次主动提议和亲。

条件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些丝绸、粮食和马匹,再加上把一位公主嫁给那边,就能换来十多年边境的安宁。

他也未放松防守,派遣了周亚夫驻守边疆。周亚夫治军非常严格,军营里严禁饮酒和嬉笑打闹,士兵们只服从命令,不考虑其他。

对南越和百越这些南方部落,刘恒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他主动送去了农具和马匹,还派人教他们种田养蚕。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因为他明白:这些地方很难派兵,靠供给比打仗划算得多。

他在位二十多年,从未主动发起过一次战争,但边境一直很安定。

他治理国家,不用暴力,不用炫耀,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稳当。

皇宫里节省开支,边境上减少战斗,法律上减轻刑罚,赋税上减轻负担。每一项节省背后都有代价,但老百姓都记得这些改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