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度要怎么守住手中的收益?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四季度要怎么守住手中的收益?

发布日期:2025-11-24 08:06 点击次数:66

四季度的市场,就像是一场篮球赛的第四节。

前三节打得再激烈,到了临近终场哨响的时候,教练往往会换上防守更稳健的球员,守住胜利果实。

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年末考核在即,谁都不想在最后关头翻车,这时候风格切换就成了必然。

今年的四季度尤为特殊。10月中下旬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刚落幕,12月中旬又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定调。这些重要时间节点,往往会促使资金提前布局,对明年的业绩与估值进行切换。

翻开历史数据你会发现,每年四季度,低估值、高质量、红利这些防守型风格,无论是平均超额收益还是月度胜率,都明显更胜一筹。

所以,或许是时候把视角从前期火热的科技成长板块,适当转向那些受政策利好的方向了。再通胀预期下的周期品值得关注,而红利资产更是当下均衡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01

南向资金加速抢筹,红利价值窗口期已至

说到红利投资,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该选A股红利还是港股红利。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看谁的股息率更高。由于险资等机构在港股红利上有税收减免的政策优势,只要港股相比A股有正的股息率息差,港股红利就具备更强的配置吸引力。

而从最近的数据来看,港股高股息资产确实展现出了相对优势。

更直接的信号来自南向资金的动向。

2025年前10个月,南向资金净流入高达12600亿港元,已经远超2024年全年的8079亿港元。

近一个月以来,这些资金的流向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从金融、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医疗保健转向了金融、能源、通讯服务和工业等板块。

机构用真金白银在告诉市场,四季度要转方向了!当大家都盯着短期热点的时候,有远见的资金已经在悄悄布局那些基本面扎实、分红稳定的优质资产。

02

港股央企红利的三重优势

说到港股红利,不得不提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港股通里的央企红利。这类资产叠加了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形成了独特的投资价值。

先说高股息低估值的特征。

以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HSSCSOY.HI)为例,截至11月11日,该指数的股息率高达5.60%。

这比港股整体的恒生指数高出近一倍,比A股的主流红利指数如中证红利、上证红利、中证央企红利都要高出不少。

在低利率时代,5.6%的股息率已经相当可观。

估值层面同样具有优势。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的市盈率只有7.47倍,市净率更是低至0.66倍。

对比恒生综合指数12.09倍的市盈率和1.25倍的市净率,以及A股中证央企红利9.47倍的市盈率和0.92倍的市净率,港股央企红利的估值优势一目了然。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个指数聚焦的是工业、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央企龙头。

工业权重占比33.8%最高,其次是金融23.9%、能源17.6%。

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具备强大的行业地位和稳健的经营能力。

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行业方向与南向资金近一个月的流向基本重合。

具体到个股,我们来看一下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

这些公司大多市值超过500亿港元,其中1000亿港元以上的占比超过一半。它们不仅是各自行业的龙头,更重要的是拥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的分红记录。

收益表现更能说明问题。

从2023年7月1日至2025年11月11日,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的累计涨幅达到96.07%,不仅高于同类的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86.75%,更是明显超越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和恒生指数。

这样的超额收益,正是优质红利资产价值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这个指数在筛选逻辑上做了精细化设计。

它筛选时还额外增加了波动率前10%剔除和近12个月股价跌幅不超50%的条件,最后按股息率选前40只,单只权重不超10%。

这种风控措施,能够有效规避那些波动过大或者短期跌幅过深的个股,让整个组合更加稳健。

03

港股央企红利ETF的配置价值

说了这么多,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的表现这么突出,怎么去配置呢?

全市场,目前只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跟踪这个指数。

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11/11

从其规模变化来看,近期也是有大量资金配置这一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的ETF。

对于不方便参与场内交易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场外联接基金(A类:020866;C类:020867)进行配置。

站在当下时点,配置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的逻辑越发清晰。

四季度防守型风格占优的季节效应,南向资金加速流入的趋势以及港股红利相对A股的股息率优势,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投资逻辑链条。

更值得期待的是央企改革带来的估值重塑机会。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央国企经营考核指标体系不断优化,从原来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更加注重效率和现金流,这正符合资本市场的审美标准。

当然,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红利策略也不例外。

港股市场波动相对较大,汇率变动也会对收益产生影响,短期来看行业和个股的业绩修复需要时间。

但拉长周期看,优质红利资产凭借稳定的分红和扎实的基本面,往往能够穿越周期,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确定的回报。

风险提示

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