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猛将里,谁是特种兵的祖师爷? 吕布?有勇无谋。关羽?太过高傲。张飞?勇则勇矣,谋略稍欠。 要我说,有一个人,堪称那个时代的“闪电战”之王,他就是夏侯渊。 他有多快?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着:“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这是什么概念?在那个全靠两条腿和四条马腿的时代,这个速度简直就是开了挂。日行军超过一百六十里,连续六天,这机动能力,放到今天也是顶尖的机械化部队水平。曹操集团能迅速扫平北方,夏侯渊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绝对是头功。 他不仅快,还狠。 建安七年,东海郡的昌豨又反了。夏侯渊跟着张辽去平叛,结果昌豨仗着城坚粮足,死活不出来,围了几个月,硬是啃不下来。军粮眼看就要见底,张辽急得直挠头。 夏侯渊却在半夜里,看着天上的乌云,笑了。他对张辽说:“等会要下暴雨,昌豨肯定以为咱们会躲雨,这正是咱们的机会。” 当天夜里,大雨倾盆,伸手不见五指。夏侯渊亲自挑了五百个敢死队员,悄无声息地摸到城墙根下,顺着湿滑的峭壁就往上爬。城里的守军哪想得到,这种鬼天气还有人搞夜袭?等夏侯渊带着人跟天兵神将一样出现在城头时,所有人都傻了。城门一开,大军涌入,叛乱一夜荡平。 这就是夏侯渊,一个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刻在骨子里的男人。 他跟曹操的关系,那可不是一般的上下级。夏侯渊的老婆,是曹操老婆的亲妹妹。俩人是正儿八经的连襟。早年间,曹操在老家犯了事,还是夏侯渊主动站出来替他顶罪,差点把小命都搭进去。这份情谊,是过命的交情。所以,曹操对夏侯渊,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把他当成自己最锋利的那把尖刀。 有了曹操的全力支持,夏侯渊的战绩简直就是一路开挂。 建安十六年,马超、韩遂领着十万关中联军造反,声势浩大,直接威胁长安。曹操主力还在东边,怎么办?派夏侯渊去。 当时夏侯渊手里能动的兵力不过五千。五千对十万,兵力悬殊到让人绝望。副将们都劝:“将军,咱们还是先避一避风头吧。” 夏侯渊把马鞭一甩,哈哈大笑:“兵贵神速,不在人多!他们人是多,但心不齐,不过是一盘散沙。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他没有硬碰硬,而是玩了一招“围魏救赵”的升级版。他绕过联军主力,直接闪击马超的老家。马超一听后院起火,果然急了,立马分兵回救。联军阵脚一乱,夏日渊的机会就来了。他率领精锐的虎豹骑,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从侧翼狠狠地扎进了韩遂的本阵。 渭水之滨,杀声震天。混战中,夏侯渊左臂中了一箭,血瞬间染红了盔甲。他眉头都没皱一下,直接掰断箭杆,继续往前冲。对面的韩遂看到这个不要命的“独臂将军”,吓得魂飞魄散,拨马就跑。 主帅一跑,十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 这一战,彻底奠定了夏侯渊“虎步关右”的威名。他就像曹操手里的消防队长,哪里有火,就去哪里灭火,而且次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从征讨宋建,横扫羌氐,到平定河西,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为曹操打下了整个西部江山。 那时候的夏侯渊,就是不败的战神,是曹魏军中速度与奇袭的天花板。 然而,人啊,最怕的就是一帆风顺。当胜利来得太容易时,就容易看不清脚下的悬崖。 夏侯渊的优点是勇猛、神速,缺点也恰恰是这个。他太相信自己的速度和勇武,有时候就显得有勇无谋,甚至有些鲁莽。 他的老大哥兼老板曹操,其实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有一次,曹操特意写信告诫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你打仗是把好手,但也要懂得什么时候该怂,不能一味地猛冲。” 这句语重心长的话,就像一个精准的预言,可惜,夏侯渊并没有听进去。他可能觉得,自己靠着这一股子勇劲儿,打遍天下无敌手,何必要“怯弱”? 很快,他就为自己的轻敌和鲁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亲率大军,志在必得地扑向了曹魏的西部门户——汉中。负责镇守的,正是夏侯渊。 一开始,双方在阳平关相持了一年多,谁也奈何不了谁。刘备急了,他手下有个叫法正的谋士,这家伙简直是个人精,把夏侯渊的性格研究得透透的。 法正对刘备说:“夏侯渊这个人,勇冠三军,但脑子转得没那么快,性子又急,咱们可以引他出来打。” 于是,刘备先是派人去烧夏侯渊大营外围的鹿角。夏侯渊一看,火都烧到家门口了,这还得了?他立刻派大将张郃去守东围,自己亲率一队轻兵去修补南围的防御工事。 这就正好掉进了法正的圈套。 刘备见夏侯渊果然分兵了,立刻派出一支老弱病残的部队,去夏侯渊那边骚扰挑衅。夏侯渊在山顶上看得真切,见蜀兵一个个歪歪扭扭,阵型散乱,顿时火冒三丈:“一群乌合之众,也敢来我面前撒野?” 他忘了曹操的叮嘱,忘了为将者“不可恃勇”的古训,带着身边仅有的四百亲兵就冲下了山。 他以为这又是一次轻松的追击战,一次手到擒来的胜利。 可当他追到定军山下时,山坡上突然号角齐鸣,鼓声大作。一面“黄”字大旗迎风招展,蜀汉老将黄忠,带着精锐部队,如猛虎下山般从高处俯冲下来。 “鼓噪大呼,登高而望,夏侯渊军望风而靡!” 黄忠的气势太盛了,从上往下的冲锋,带着万钧之势。夏侯渊的四百亲兵,瞬间就被冲得七零八落。 即便是陷入重围,夏侯渊依然没有退缩。他指挥着残部,拼死抵抗。激战中,他看到自己的部将被围,想都没想就冲上去救援。就在这时,黄忠拍马赶到,手起刀落。 一代名将,曹魏的“霹雳将军”,就这样,在定军山下,身首异处。 他死得非常窝囊,不是在两军对垒中光明正大地战死,而是死于一次极其愚蠢的、堪称“送人头”式的出击。 消息传到曹操那里,曹操当场泪流满面,痛哭失声。他失去的,不仅是一位方面主帅,更是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他追谥夏侯渊为“愍侯”,这个“愍”字,在古代谥法里,是“在国遭忧曰愍”,充满了无尽的惋惜和悲痛。 夏侯渊的一生,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前半生,他用雷霆万钧的速度划破了三国的夜空,照亮了曹魏的霸业之路;后半生,却因为性格上的致命缺陷,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迅速陨落。 直到今天,在关中地区,还流传着“夏侯渊到,败军逃”的谚语。人们记住的,是他千里奔袭、战无不胜的赫赫威名。但或许,他那场致命的失败,更值得后人警醒。 一个将军,可以勇,但不能只有勇。真正的强大,是懂得在什么时候,亮出自己的剑;又在什么时候,藏起自己的锋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