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资深球迷撰稿人,今天咱就聊聊最近火到不行的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尤其是南京工业大学在这场赛事里那个劲头,真是让人啧啧称赞。苏超第十轮已经开打,各路球迷的热情完全拉满,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聊足球。下面我就从几个角度给大家唠唠这场“全民足球狂欢”怎么南京工业大学到底做对了啥。 苏超强势出圈,点燃南京足球氛围 最近这个苏超,说一千道一万,最让人惊喜的就是它真把足球烧到了咱们普通人生活里。你看看这阵势,各种媒体都来报道,连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都在关注,这牌面不摆了?而且关键是咱球迷不光能还能参与,城市联赛这种模式,就跟老百姓打麻将似的,谁都能来凑一局。苏超这一波把足球彻底变成了大家一块玩的事,不再是那么高高在上的专业比赛。而南京工业大学这波参与,更是锦上添花,海报、助威团、教师参赛,搞得跟节日一样热闹。赛场一到周末,简直就是南京的大型派对,谁还舍得不来现场看看?有热闹就有关注度,有氛围就有希望,这才是中国城市足球该有的样子。 南工大爆改助力方式,拼创意也拼情怀 聊到南京工业大学这届参赛,不能不说人家是真会整活。就是说这海报,各种视觉效果不说,还融了学校自己的科技元素,“科技场也是赛场”,这口号谁能不服气?你再看本届参赛的老师、学生、留学生,啥阵容都有。留学生表演太极拳这事我看了视频,现场欢呼声比进球还大。把中国的武术和足球绑定一块,恰好体现了城市足球不只是比拼技术,也是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南工大的老师还直接上场踢球——不是现场讲两句就完事,而是真刀真枪上去拼,这种敢于“以身作则”的劲头,给学校和球迷都带来了新鲜感。说句心里话,不管成绩咋样,能把教学和实战捏到一起,才是体育教育的升级版。 历史底蕴加持,现代苏超更有看头 说起来,南京工业大学跟中国足球还真有点历史渊源。你知道吗?南工大丁家桥校区那块地方,1910年就是中国首场足球赛的举办地。这故事好多人都没注意过,结果本届苏超一宣传才翻出来——原来南京真的跟足球有浓厚血缘。百年前的数据和今天学生画的海报,赛场上老师带队、留学生跳武术,这种穿越感爱球人看了都觉得很带劲。有底蕴的地方搞现代赛事,就是有味儿。这就像很多欧洲老牌俱乐部,百年历史不是吹出来的,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这次南工大把历史故事和现代球场整合起来,不仅让球迷涨知识,也算是给苏超联赛增添了一层故事感。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有传承才有归属感,年轻人看球有了新的话题。 球迷文化井喷,苏超联赛让交流更上头 最近十轮苏超踢下来,现场的球迷表现真不虚传。南京场地总能聚出一大群支持者,喊口号的、举着海报的,甚至还有家长带着娃一块呐喊。还有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国际化助威团。法国教授带头,南工大的留学生跟着助威,有种“地球村踢球”的气质。这种场面,以前老觉得是欧美俱乐部才有,现在咱南京也能搞出来,这才叫进步。球迷互动也越来越多,网上讨论赛制、调侃球员、分享赛场趣事,气氛不输英超、西甲那种“活鱼塘”。而且苏超联赛有了大家的主动参与后,城市归属感也在慢慢建立,谁家球员踢得好,朋友圈都把头像换成助威海报了。这说明江苏足球已经不再只是看个热闹,而是真开始把足球当自家事来“操心”了。 我的球迷心声:这场苏超值得期待! 说到我觉得苏超这场风潮真是难得。以前大家都说中国足球难搞,氛围差、参与不够。现在看人家南京工业大学用自己的方式把足球“拧成一股绳”,师生一片热闹,连国际友人都带起劲来。苏超能这么火,是因为农村包围城市那套——从大家爱踢爱看开始,底子扎实了,氛围才会往职业方向改。如果江苏能把这套城市联赛坚持下去,说不定几年后能“出圈”的不只是苏超,还有有底蕴的新生代球员。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那句话:足球这个事儿,得让大家都乐在其中,才有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