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跟你说,东京赤坂迎宾馆里那天的气氛,绝对比深冬的北海道还冷。 特朗普估计是带着那种“我来了,我看见了,我搞定了”的帝王气场坐下的,满心以为对面那个日本女人会像往常一样,微笑着点头哈腰,然后麻利地在文件上签字。 结果呢? 他等来的,是一个温柔到近乎客气,但又坚定到能把墙撞个窟窿的“不”。 这一声“不”,简直了。 这几十年来,我们看惯了日本在美国面前那副模样,说好听点是谦逊,说难听点就是个小跟班。 美国说东,日本绝不敢往西瞅一眼。 可高市早苗这次,愣是把剧本给撕了。 这可不是什么外交辞令,也不是打太極,这是结结实实地用天鹅绒手套,给了老大哥一巴掌。 这事儿最有嚼头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按套路出牌”。 特朗普来之前,他手下的财务大管家贝森特,就已经先去华盛顿探过路了,跟日本的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喝了顿咖啡。 话也挑明了:哥们儿,别再买俄罗斯的能源了,跟我们混。 加藤当时那个反应,就特别有东方智慧,一顿“我们重视与G7的合作”之类的车轱辘话,愣是没给一句准话。 这在咱们的饭局上,就等于说:“领导,这事儿我得回去跟老婆商量商量。” 特朗普可能寻思,小的搞不定,我这个当家的亲自出马,你高市早苗总不能不给面子吧? 他显然没搞懂,高市早苗坐在这儿,不是来维护什么“友谊”的,她是来保住自家那口锅里仅有的那点米。 聊到高市早苗这个人,在日本政坛上,她那“鹰派”的标签,比什么都亮。 她不是那种面目模糊的老好人政客,她的立场鲜明得就像黑板上的白粉笔字。 但这次拒绝,跟她是不是“铁娘子”关系不大,换个任何人坐她那个位置,都得掂量掂量。 日本是个什么地方? 一个资源全靠进口的岛国,一个被海水包围的能源“赤贫户”。 它的工业机器能转起来,全靠外面一船一船运来的石油天然气。 这命根子,就攥在别人手里。 而俄罗斯远东那个“萨哈林2号”项目,就是给日本这台精密仪器输血的动脉之一。 别跟我扯什么虚的,咱们看数据。 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占了日本总进口量的差不多9%。 9%听起来好像不多? 我给你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每天的饭量是三碗,现在硬生生给你扣掉小半碗,你饿不死,但绝对没力气干活。 能源市场更是如此,少了这9%,就得去国际市场上抢,现在全世界都跟饿狼似的盯着能源,你日本凭什么能抢到便宜货? 日本自己的经济产业大臣都说了实话:换掉“萨哈林2号”的代价,就是电费“嗖嗖”往上涨。 电费涨了,企业活不下去,老百姓得在家里点蜡烛。 高市早苗敢为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让自己的国民来买这个天价的单? 这笔账,她比谁都算得清。 更有意思的是,“萨哈林2号”这项目里,还戳着日本自家的“亲儿子”——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 这两家公司加起来占了超过两成的股份。 美国一句话,不仅是能源来源断了,连自家公司的钱都得打水漂。 这不就是被人卖了,还开开心心地帮着数钱吗? 谁干谁是棒槌。 所以你看,高市早苗的那个“不”字,背后全是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响声。 她请求美国“理解”,话说得极其委婉,但潜台词硬得很:大哥,你的难处我懂,但我的难处,你也必须懂。 你不能为了你自己的面子,就来掀我家的锅。 这事儿就像一面照妖镜,把日美同盟那层“牢不可破”的金箔纸给刮开了。 平时看着亲如一家,一旦动了各自的奶酪,那点“友谊”就显得特别塑料。 美国要的是它的全球霸主地位,日本要的是民众安居乐业。 说到底,所谓的国际关系,就是一门生意。 当然,也别以为日本从此就要“反了”。 它这几年也在拼命买美国的天然气,这叫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它不是想跟俄罗斯绑死,但更不想被美国一根绳子拴死。 高市早苗这次当面“顶牛”,更像是一次精明的商业谈判。 她是在告诉华盛顿:我可以当你的伙计,但你不能把我当成可以随时扔掉的炮灰。 友情归友情,生意归生意。 尤其这笔生意,关系到冬天家里能不能开暖气。 这比天还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