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那天,克里姆林宫的官方公报一出,整个俄政坛都跟着紧了几秒。普京签了新令,安德烈·布雷加中将从国防部副部长位置调走,去了联邦安全会议当副秘书长,顶替他的是亚历山大·桑奇克上将。光是这两人的名字,外人也许觉得平平无奇,可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俄国防体系的再次洗牌。 俄乌冲突没完没了,普京都在给军方“换血”,这回动得比以往更深。 跟这份任命一起引人注目的,是另一个名字,阿列克谢·久明。最近的俄白联合军演,你随便翻翻现场照片,都能看见他出现在普京身边,谈军情、看演练,一副亲密无间的架势。 久明的身份挺特别,表面是总统助理,管国防工业;但懂的人都明白,这不是普通助理,这是被放到中枢权力运动里的焦点人物。普京安排他频频亮相,背后藏着更大的算盘。 要明白这一层,就得从久明的出身说起。他生在军人家庭,父亲是将领,属于格拉乔夫这一系。问题是,这一派早就淡出权力核心,久明在军队里的根基不算深。 2012年他被普京调入军队体系,赶上了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立了战功,成为陆军副司令。按说履历不差,可四年磨出的资历,在军中还撑不起一个山头。更要命的是,俄乌冲突之后,许多新晋将领都是后来才冒出来的,与他几乎没共事过。 普京的新动作,看似提拔新人,实则是替久明打造“班底”,给他补政治人脉的短板。 从人事安排节奏来看,普京更像是在为一场“考试”布题,久明是候选人,国防部和安全会议则是试卷。谁能撑住压力,谁能稳军心,才有资格向权力更高处走。 其实,早在11月初那场高级别会议的名单曝光时,普京的想法就呼之欲出了。久明坐在梅德韦杰夫、别洛乌索夫这几位老牌核心人物中间,共同商讨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方向。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工作会议,更像是一次政治登堂的信号。 这是普京为久明搭建的权力舞台,一场公开上演的能力测验。 不过说句实在话,这条路一点都不好走。 久明面前的挑战不止是军权。他得平衡军工和经济的矛盾,撑起国家安全的同时,不能压垮财政。俄罗斯经济本就吃紧,长年的制裁和战争开支让预算绷得很紧。他要证明自己不仅懂作战,也得算得清账。 再往深一点看,普京的权力能这么稳,不光靠强硬的军方。梅德韦杰夫那一派的“圣彼得堡帮”,才是维系政治稳定的核心。久明要想往上走,就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还得拉拢属于自己的行政班底,这项功课可不比打仗轻松。 地方势力更是一座大山。以卡德罗夫家族为例,车臣这种地方的支持能量巨大,没有他们点头,很多军政政策根本落不了地。久明若想树立全国影响,必须跨过这一关。 所以说,这次克里姆林宫的变动,其实是一场多层次博弈。 表面上是官员任免,实质上却是普京在布局未来的权力接班。 普京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把敏感的接班问题,变成了“能力竞赛”。 对外界看起来,这是理性、制度化的考察;对内部来讲,这又是一次筛选忠诚和实力的检验。 久明的情况就像站在聚光灯下的人,人前风光,人后高压。他得在公开场合表忠心,在内部协调这班新老军政体系。一个拿错分寸,就可能被视作不稳妥。换句话说,这不仅是机会,也是陷阱。 从普京的角度看,他现在最怕两个极端:没人接班,或者接班人太早浮出水面被架空。这么来看,久明的培养节奏就耐人寻味,一面给舞台,一面设门槛。若是表现好,能逐步稳固准继承人的地位;若是差强人意,也还有别的备选。普京从不把赌注压在一个人身上。 对久明来说,这种局面确实残酷。他既要面对战时体制下的军方新贵,又要在体制内构建自己的联盟。在俄罗斯这个讲求强人政治的系统里,没有绝对的输赢,但有非常现实的淘汰逻辑。 能不能走到最后,取决于他在普京没退场前,是否能被各方承认是“合格的影子”。 这些动静也传递出一个更大的信号:俄乌冲突已经逼着俄罗斯把内部权力运作提上台面。国家需要一个既懂安全又懂经济的人,来平衡长期战与国力消耗。普京在找的,不仅是忠诚接班人,也是在测试俄罗斯下一阶段能否稳住国策的人。 而此时的久明,成了所有人下注的筹码。克里米亚的战功曾让他被视为军事能人,如今他要重新证明,自己不只是普京的影子,而是能独当一面的掌舵人。 这一步走偏,他就可能被“边缘化”;走顺了,他就可能成为俄罗斯政治的下一章。 从克里姆林宫的气氛看,11月8日的人事令只是个起点。桑奇克上将接任副部长的位置,更大意义在于重组军方权力格局。新的架构会绕着政治中心重新排列,久明要在这个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才是真正的考试。 可以说,普京是在利用战争时期的“人事重塑”,亲手搭建接班游戏的规则。 诊断权力秩序的方式,不是交棒,而是放手,让潜在继任者去自行闯关。 克里姆林宫的灯光亮着的时候,人们也许看不出这一切的深意。但时间会告诉外界,这次人事变动后,普京的新棋局已经悄然展开。久明的每一步,都在被计算,也在被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