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特朗普一再发起的核威胁,普京终于做出回应,在给对方留足了面子的同时,也传递了俄方的真实想法。 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2艘核潜艇已经部署至“相应区域”,作为对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回应,瞬间将本就脆弱的美俄关系推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由于核潜艇活动的隐蔽性,我们无从得知,这究竟是特朗普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恐吓,还是美国的核武器真的逼近了另一个核大国。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此回应称“核战争没有赢家”,既给特朗普留了台阶下,又划下了一道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红线。 【俄方回应了特朗普的威慑】 敏感时刻俄方发声,为特朗普保全了“面子” 平心而论,虽然特朗普对普京的态度变来变去,但普京本人至今尚未直接点名抨击特朗普。 相比于梅德韦杰夫的“畅所欲言”,普京作为俄罗斯的最高决策者,需要保持战略模糊和外交弹性,借佩斯科夫之口对特朗普送上的忠告,是俄方留下的最后一点“情面”。 普京清楚,彻底激怒一个手握重兵且行事难以预测的美国总统,尤其是在俄乌和谈毫无进展、特朗普可能“骑虎难下”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沟通渠道的“理论可能性”对俄罗斯并非坏事。 而“核战无赢家”的表述,其潜台词是“谁都输不起”,这绝非示弱,而是最强硬的警告。 普京是在告诉特朗普政府:俄罗斯不是伊朗,那套极限施压、挥舞制裁大棒甚至发出军事威胁的剧本,对一个拥有庞大核武库、经历过生死存亡考验,且将俄乌问题视为核心安全利益的大国,是行不通的。 【梅德韦杰夫和特朗普的舆论战引发了不可预料的后果】 其实不用美国拱火,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核战争的阴云便始终挥之不去,俄罗斯近年来的动作——调整核学说纳入盟国、在白俄部署战术核武器、加速量产“榛树”高超音速导弹——都是实实在在的威慑能力建设。 尽管俄乌冲突暴露了俄罗斯军事力量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但相信没人会怀疑俄罗斯手中核力量的有效性,只要这张底牌还在,俄罗斯就永远有绝地反击的底牌。 在手握底牌的前提下,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俄方表现得越“淡定”,就越能洗清西方舆论给俄罗斯扣上“侵略者”和“核讹诈者”的帽子,进而在国际社会面前塑造一种“保持战略克制”的形象。 同时,在国内,这也能安抚民众和精英,表明普京政府在高压下依然保持清醒,能在捍卫国家利益的同时避免将国家拖入不可挽回的灾难。 【俄罗斯不是伊朗,美国的威胁效果打折扣】 “最后期限”将至,特朗普又开始豪赌 相比于俄方的相对克制,特朗普的言论就显得格外不谨慎,暴露了其外交策略核心的致命缺陷:将核威慑这一终极手段,当作其国内政治交易和“极限施压”谈判的常规筹码,这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 首先,使用核武器会造成恐怖的后果,这个共识维持了冷战后的相对和平,其基石在于大国间对“核武器不可实际使用”的深刻敬畏,和共同维护的“核禁忌”。 特朗普轻易将核潜艇调动作为公开威胁的工具,极大地降低了核武器使用的门槛,当核威胁变得“常态化”、“口头化”,其威慑力本身可能下降,而擦枪走火的风险则指数级上升。 其次,特朗普及其部分幕僚似乎存在一种危险的错觉,认为可以像对待伊朗那样,通过展示强大武力,就能轻易迫使俄罗斯这样的核强国“屈服”。 这是对俄罗斯当前领导层决心的严重低估,俄罗斯视俄乌问题为其国家安全生死攸关的“红线”,普京政权已将其政治生命与这场冲突深度绑定。 特朗普的核威胁,非但不会吓退俄罗斯,反而会强化其“背水一战”的叙事,刺激其采取更激进的反制措施,甚至可能让普京在国内鹰派的压力下更难做出实质性让步。 最后,如果特朗普再一次出尔反尔,那么美国未来任何严肃的威慑声明都将被打上问号。如果最后被证实该消息属实,情况则更糟:等于向全球宣告,美国为了短期政治目标,如迫使俄罗斯谈判,可以轻易动用战略核力量进行威胁。 这不仅会引发欧洲盟友的深度恐慌,担忧美国可能将欧洲拖入核对抗,更可能刺激全球范围内的核扩散——其他国家会想:连美国都如此随意动用核威慑,我们怎能不寻求自保? 【俄罗斯“亚尔斯”洲际战略导弹系统】 美俄都拒绝退让,俄乌走向更加难以预料 归根结底,美俄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俄乌问题看不到半点解决的希望,让特朗普有些“下不来台”。 普京拒绝在核心利益上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让步,特朗普若也拒绝调整其高压策略,僵局只会将俄乌冲突推向更极端、更不可控的局面。 一方面,尽管俄乌和谈的作用聊胜于无,但至少保留了一个沟通的渠道,美方若下场,只会导致谈判窗口彻底关闭,俄罗斯可能被迫发动更大规模、更血腥的攻势,试图夺取更多领土筹码,美国及北约则可能解除对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攻击俄本土的限制,提供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武器系统。 另一方面,当常规手段无法打破僵局时,战术核武器使用的“理论可能性”将急剧升高,一旦战场上出现极端不利局面,或发生重大误判事件,决策者按下核按钮的心理门槛将被大大降低。 避免灾难的唯一希望,在于双方决策层重拾对核禁忌的敬畏,认识到在核时代,最大的勇气不是敢于威胁使用核武器,而是敢于在极端压力下保持理性,为和平留下最后一道门缝。 【美方将核威慑挂载嘴边后果无法预测】 中国坚持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其价值正在于它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核武器被主动用于战争的风险,为大国关系设置了至关重要的“安全阀”。 在美俄关系剑拔弩张的今天,这道“安全阀”的存在显得尤为珍贵,也提醒着所有人:核战争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无法关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