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军轰了两年没拿下基辅?3000 美元月薪雇来 6 国炮灰
  •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俄军轰了两年没拿下基辅?3000 美元月薪雇来 6 国炮灰

发布日期:2025-07-29 20:46 点击次数:173

俄军的导弹像雨点一样砸了两年多,数万架无人机轮番上阵,基辅咋还是攻不下来?等到 6 国雇佣军在苏梅州露面,再到那些为了月薪 3000 美元远渡重洋的年轻面孔被俄军偷听到通讯,事情的真相才慢慢清晰起来。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为啥钞票能够撕碎传统战争的剧本?

3000 美元月薪背后的死亡买卖

说起雇佣军,大家脑子里想的可能是那些身经百战的职业杀手。但现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情况,完全颠覆了这种想象。据俄罗斯强力部门透露,来自美国、英国、格鲁吉亚、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这 6 个国家的雇佣兵,现在都聚在苏梅州跟乌军一块儿干。

这价码确实诱人:月薪 3000 美元。要知道,这相当于哥伦比亚人三年的工资。更狠的是,如果战死了,家属还能拿到 80 万美金的抚恤金。这 “泼天的富贵”,足以让拉美那些生活困顿的年轻人心甘情愿地跨越半个地球,去异国他乡卖命。

但这些人真的适合打仗吗?俄新社报道,一支代号 “Miquiztli Force” 的墨西哥雇佣兵部队,在社交媒体上打出的招兵广告很有意思:“生命诚可贵,金钱价更高,打仗不重要。” 通过选拔的新兵,接受两个月速成训练后,就直接被派到顿巴斯战场。两个月!这点时间,在国内连个驾照都考不下来,却要去面对 FAB-1500 滑翔制导炸弹的精准打击。结果可想而知。俄空天军夜袭乌军第 25 空降旅临时驻扎点时,FAB-1500 炸弹直接把那些墨西哥雇佣军炸得连完整尸体都没留下。现场画面显示,整个营地被炸成了月球表面。

这也应了那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再丰厚的薪水,也得有命拿没命花。更荒诞的是,乌克兰居然从监狱里招募壮丁。有个被俘的乌军士兵说,他所在的部队里,一半是刚出狱的囚犯,另一半是哥伦比亚雇佣兵。美其名曰 “混合编队”。这种 “人肉填线” 的打法,让俄军在苏梅州的推进每天只能啃下几百米。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传统的兵源已经枯竭了。

这场战争的真正老板在大洋彼岸

俄罗斯很快发现,他们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孤立的乌克兰。他们炸掉一座乌克兰的弹药库,第二天,波兰或罗马尼亚边境上就会有新的补给车队开进来。他们摧毁一座发电站,西方的金融援助很快就能到位,支撑乌克兰政府运转。这就像是开启了一个连接着整个西方世界的 “传送门”。

乌克兰的 “军工厂” 被搬到了德国和美国的流水线上。它的 “国库” 则连通着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银行系统。据统计,乌克兰的炮弹有 80% 来自北约国家的兵工厂。每天消耗的弹药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产量。

这种 “前线在乌东,后勤在北约” 的格局,让俄军的饱和式打击变得像用拳头去砸棉花。看似声势浩大,却始终打不到要害。更要命的是,战场本身也变了。当俄军还在依赖重炮和装甲集群推进时,乌克兰人用漫天飞舞的廉价无人机,把昂贵的坦克变成了靶子。北约在波兰设立了 “无人机培训中心”,专门教乌克兰人怎么打俄军的电子战系统。这种信息和技术上的 “降维打击”,让俄军的体格优势无从发挥。硬生生把速决战拖成了消耗战。而一旦进入拼消耗的泥潭,比的就不再是谁的拳头硬,而是谁的血更厚,谁的 “输血管” 更粗。

最让俄罗斯头疼的是,基辅把雇佣军当 “人肉盾牌”。这些来自 6 国的雇佣兵,被刻意部署在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逼得俄军投鼠忌器。有次俄军空袭乌军指挥部,结果误炸了旁边的雇佣兵宿舍,国际舆论立刻炸锅。西方国家借机加大制裁力度。这种 “道德绑架” 战术,让俄军的军事优势大打折扣。

监狱囚犯都上战场了,说明什么?

过去的雇佣兵,好歹是些退役特种兵,是技术流的 “高端玩家”。现在的乌克兰战场,却是重炮洗地、无人机猎杀的绞肉机。再厉害的个人技术,也顶不住一发航空炸弹。当老油条们望而却步时,目光自然投向了那些更需要钱、也更不懂战争的 “愣头青”。

格鲁吉亚军团规模超千人,他们在阿夫迪夫卡用标枪导弹专门对付俄坦克。格鲁吉亚人对俄罗斯可是有旧仇。2008 年俄格战争,格鲁吉亚吃了大亏,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被俄罗斯控制,两国断交。再加上格鲁吉亚经济本来就 “半吊子”,不少人只能把当雇佣兵当成谋生手段。很多格鲁吉亚人带着复仇的怒火和发财的梦想来到乌克兰战场,以为能够一路过关斩将,血溅莫斯科,报仇雪恨。结果却不能如他们所愿。从 2024 年到 2025 年,格鲁吉亚军团的阵亡人数不断增加。葬礼上的哭声,成了格鲁吉亚村镇的悲伤日常。

美英的 “志愿兵” 也穿插在乌克兰战壕里。这些人有的是真的出于所谓 “政治理念”,想要帮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但更多的还是被高额报酬吸引,想大赚一笔。问题是,俄乌战场对他们来说就是 “死亡陷阱”。那些只参加过街头枪战、游击战的拉美雇佣军,几乎完全无法适应俄乌战场的残酷战斗。他们在俄乌前线就是炮灰,稍微不注意,小命就交代了。哥伦比亚的狙击手倒是俄军很头疼的 “麻烦” 之一。他们凭借精准的射击技术,隐藏在暗处,枪枪爆头。

在苏梅州的一些据点防御战中,雇佣军和乌军相互协作,利用地形优势,给俄军的进攻造成了阻碍。但他们来自不同国家,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和乌军之间的配合很难做到默契无间。而且,他们是为钱而战,战斗意志远不如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战的正规军坚定。一旦战斗陷入胶着,伤亡增加,一部分人就会临阵退缩。

俄军终于想明白了一个残酷真相

面对 6 国雇佣军的到来,俄军并没有慌乱。当前战场局势来看,俄军继续稳步推进,巩固已占领地区的控制。同时寻找乌克兰防线的薄弱点。俄军采用了综合立体打击的手段,利用航空炸弹摧毁乌军和雇佣军的主力火力点,把敌人的 “牙齿” 打掉。然后出动炮兵实施覆盖打击,让敌人无处可藏。再出动无人机评估打击效果和补刀,不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鱼。最后出动摩托车步兵小分队进入战场,同时 T-72B3 坦克和 BMP-3 步兵战车协同作战。

这种周密且成熟的战术,足以暂时与 6 国雇佣军抗衡。至于 6 国一直供兵和俄罗斯打持久战这种说法,不太现实。目前雇佣兵的战绩来看,也只是在一些局部战斗中给乌克兰军队提升有限的战斗力,不足以改变整体战局走向。

要论战争资源,俄罗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打起持久战,武器装备的生产和能源供应至关重要。俄罗斯能依靠自身资源持续生产军备,维持战争机器运转。相比之下,这 6 个国家,就不好说了。墨西哥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有限,在持续提供雇佣兵和物资支持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哥伦比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国内还有诸多不稳定因素。长期输出雇佣兵,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肯定会有负面影响。从兵力补充潜力看,俄罗斯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兵源储备。就算战争持续,需要不断补充兵力,俄罗斯也能通过正规征兵等方式,保证军队的人员数量。而这 6 国要长期维持大量雇佣兵输出,国内的人力成本会大幅增加。而且随着战争的残酷性显现,愿意去当雇佣兵的人会越来越少。之前俄乌战场的残酷,就使得很多欧亚的职业雇佣兵望而却步。所以现在乌克兰才不得不远赴拉美招募。

而且这 6 国不过只是跟随美国脚步罢了。为什么派雇佣兵而不是正规军就能看出来了。谁真想赌上自己国运和俄罗斯硬碰硬啊。霸权主义的 “枪” 抵在后脑勺,那他们只能做做样子。当然,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还是希望各方能早日走向和平。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