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终局来临?最大罪魁出现,泽连斯基等来美方关键讯息!
  • 意昂体育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俄乌终局来临?最大罪魁出现,泽连斯基等来美方关键讯息!

发布日期:2025-11-23 07:19 点击次数:77

10月28日,泽连斯基说自己愿意谈和平,可地点不能选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意思就是,谈没问题,但得让对方别在自己家门口指手画脚。这种姿态到底是真心求和,还是另有所图,得放到整个大环境里去观察。

根源不在2022年,而是在2014年:乌克兰政坛大变,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总统下台;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东乌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地区出现分裂运动,背后支持的力量一看就明。两份明斯克协议虽然写了字,但地面上的炮火依旧不断,积怨也积累到2022年,才彻底爆发开战。

战线拖了两年多时间,俄罗斯在被严厉制裁的情况下,还能靠油气出口维持与中国、印度的贸易,生命力还算坚挺,没有彻底崩溃。最新的数据显示,它掌控乌克兰19%的领土,今年上半年依旧每月吞下大概百来平方英里的土地。乌克兰那边则是债务压顶,GDP几乎快被耗尽,基础设施损毁超过一半,2023年在扎波罗热、赫尔松方向的攻势进展缓慢,弹药和人力都吃紧,打个仗都打得很吃力,非常依赖美国和欧洲的援助。

10月的战事依旧紧张:23号乌克兰军队放出差不多两百架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境内,包括莫斯科;25号俄罗斯军队试图利用恶劣天气发起机械化突击,可结果搞砸了;26到27号,俄罗斯方面高调公布“核动力巡航导弹”Burevestnik的测试情况,有西方媒体把它叫做“飞行切尔诺贝利”,核风险的话题又一次成为焦点。

这回泽连斯基的表态不像在放空炮,他说只要能谈出个结果,地方可以商量,只要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不行,就得保证安全和体面;匈牙利不反对,塞尔维亚也说可以调整,留点余地留点可能性。他还设定了一个关键门槛:谈判要从当前的实际控制线开始,不能把俄罗斯先撤军作为前提,这点跟俄罗斯“先撤再谈”的说法正面对立。背后原因嘛,是为了应付国内的难题、前线的消耗,以及政治上的交代。还特别提到特朗普那句“按现有边界停火”,显然是想把美国“拉到墙里面去”;对美方的要求,是希望继续加大对俄制裁力度,而对欧洲则是期待未来两三年能提供清晰、可行的资金支持。

要说和平到底能不能到来,欧洲的态度和行动力那可是关键所在。欧洲嘴上支持乌克兰,叫得挺响亮,可真落实起来就经常打折扣。德法的军费占比大概只有2%,能力有限,德国在提供主战坦克方面踌躇不决。匈牙利也屡次卡欧盟帮乌项目,搞得挺复杂。反倒是波兰,军费占比超过4%,不仅大量采购美式武器,还接收了不少难民,态度挺强硬的,拼命争夺地区的话语权,显得特别有势头。

8月30日,白宫官员特意点名欧洲领导人“拖长战争”的责任;9月24日,俄外长拉夫罗夫也打出“欧洲跟乌克兰一起拉长战线”的说法。特朗普则直言欧洲在推动和平方面“不够认真”。这些不同说法的共同点,反映出一个现实:欧洲想削弱俄罗斯,却又不太愿意掏腰包,陷入了算计和负担的两难境地。能源危机带动通胀,德国的制造业压力山大,产业纷纷外迁到美中。10月23日的欧盟峰会提到,预计到2026-2027年能为乌提供资金保障,但已承诺的1400亿欧元贷款迟迟未发,安全援助的350亿欧元也没完全落实。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还说,动用俄被冻结资产得按照法律程序走,结果反倒多出一道障碍。

这场拉锯战拖得越久,三方付出的不仅是底线,更是耐心:乌克兰失去了人力、土地和社会的韧性;俄罗斯则在兵力、财力和国际信誉上都受到了损失;欧洲则被高能源价格、高通胀和去工业化的压力所反噬。关于这场战事,是否值得,还时刻在心头缠绕:一方面不想现在就掏腰包,另一方面又不能一直让国家流血流泪。

现在就开口可不是纸上谈兵。泽连斯基排除俄白两个场地、对匈塞留门,选择以现状线作为起点,这其实是个“慢动作”降温的策略,既给对手也给国内留点面子。要是俄罗斯坚持先撤军,球就又踢回去了;欧洲若继续犹豫不决,乌克兰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只会一天比一天薄。关键是欧洲能否统一立场,能不能实际行动到位,能够为美国提供预期中的安全保障和财政支持。核风险再次被点燃,谈判或许能降温,但如果拖延,只会让局势越发紧张。欧洲面临的抉择其实很明确,就是愿意为“和平”付出更实在、更长久的代价。

乌克兰也得把事情讲明白:征兵的那道坎,真是硬碰硬,前线的士兵累得肉眼可见,社会的忍耐极限也有个边界。从目前掌控的线开始,或许是一种比较务实的短期停火方案。特朗普提出的“现边界停火”提供了一个政治上的退让空间;美国在国会紧缩制裁,欧洲把未来两三年的资金保障明确列入账目,和平这堵热词,才不只是挂在嘴上的空话。

谈判可不是一句“来谈”就能开启的,要有一大堆具体的细节,比如说地点、参与的人、议题和监察的方法,都得“硬邦邦”的,别马马虎虎。除了俄白这两国之外,安全问题固然重要,但舆论和场面也得考虑到,像匈牙利、塞尔维亚,虽然未必符合政治正确,但只要把双方拉到桌子旁,就已经有意义了。现在最实际的做法,不是在场的人争论谁厉害,而是把“停火”这话,从嘴上搬到文字里,再落实到地面上。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