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宋子文将毛泽东的私信转交给蒋介石,蒋看后为何大笑?
  • 意昂体育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回顾∶宋子文将毛泽东的私信转交给蒋介石,蒋看后为何大笑?

发布日期:2025-11-20 11:27 点击次数:112

1936年8月14日,正在办公的宋子文忽然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件,这封信件被火漆密封着,包裹得严严实实。宋子文一见到这封信,转身将办公室的门关上,小心翼翼地将信封拆开。

原来这是毛泽东寄过来的一封密信,当时国共两党关系十分紧张,因此宋子文在接到这封迷信的时候,心中也是十分忐忑。

信封中只有一张纸,纸上是毛泽东亲手写下的200多字。宋子文在认真研读完这封信之后,松了一口气,并转手就将这封信交给了蒋介石。谁知道蒋介石在看完信之后,竟开怀大笑起来。那么国共两党关系这么紧张,毛泽东为什么要给宋子文写信?毛泽东究竟在信中写了什么,为何蒋介石看完之后会大笑起来呢?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大举进犯,对中华民族的群众们造成十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日军发动事变的时候,蒋介石还在前往江西南昌的船上,一直到次日才知道这件事。面对日军的如此挑衅,蒋介石最终决定采取“不抵抗”的措施,并且严令将士们以围剿共产党为重任。

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医院的时候,还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表示,自己早就对将士们下令,面对日军的挑衅,不得反抗。所以华北的将士们早就将兵器全部收在库房中了。

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如果自己此时和日军硬拼,随时都有可能全军覆没,这样就给共产党“可趁之机”。他要做的就是保存实力,延迟反抗日军侵略的时间,借机消灭共产党。

因此蒋介石将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国联方面,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都先后发表了讲话和声明,要求群众们都暂时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不和日军起冲突,站在“正义”的一方等待着国际的审判。

一个月之后,国联的通知才姗姗来迟,要求日军撤退。但蒋介石没有预料到的是,日军比他还要无赖,不仅无视国联下达的指示,还迅速向黑龙江发起进攻。

南京政府此时意识到,国联不过是一个没有任何武装力量的组织,没有办法对日军采取任何强制措施。面对日军侵占中华民族的野心,南京政府不得不改变策略,要求各部队严防死守,正当防卫,不可以放弃任何一寸领土。

蒋介石还没能完成自己的计划,日军就一鼓作气,迅速占领了几乎大半个中国。沈阳和东三省先后失守,还没等蒋介石反应过来,日军又迅速调整兵力向华北方向进发。

面对日军毫无人道的欺压,国民党政府一再坚持的“不抵抗”措施,彻底激怒了民众。1935年12月9日的时候,北平不少学生以及高级知识分子都自发的组织游行,扛起抗日救国的旗帜。

游行过程中,群众们高喊“各党派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令国民政府不得不改变对日策略,安抚民众情绪。尤其是在亲日派的汪精卫遭到爱国分子刺杀,险些丧命之后,蒋介石意识到和共产党合作已经是势在必行了,为此,他特意找到宋子文。

宋子文是宋美龄的哥哥,两个人有着很深的关系,早在1933年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有足够的资金攻打红军,就曾向他借款。但当时宋子文并不认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他坚持要求蒋介石对日军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措施,以保护祖国的领土和群众。因为两个人意见不合,宋子文和蒋介石的关系一度出现了重大裂痕。

如今蒋介石为国内的形势所迫,主动会见宋子文,让他想办法打探一下毛主席的口风。宋子文一直主张抗日,对于蒋介石提出的事情自然是十分赞成的。

1936年1月,宋子文带着一封被火漆封起来的密信,亲自跑到上海,找到自己的二姐宋庆龄,请她出面,从中斡旋和共产党搭上线。

宋庆龄从来没有想过,蒋介石会主动提出来国共合作,因此对这件事感到十分意外。已经忧心许久的宋庆龄此时显得很高兴,她笑着对宋子文说:“我看你有个同学,或许可以担此重任。”

“哪个同学?”宋子文没有明白宋庆龄话中的意思,不解地问道。

“董健吾牧师。”

宋子文当即反应过来,董健吾出生在一个基督世家,他从小就成为了基督教的教徒。从学校中毕业之后,他就留在了上海的一个教堂中担任牧师。但实际上,董健吾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

早在1928年的时候,董健吾就加入了共产党,并且以基督教“互济会”的名义创建了一所学校,收留中共烈士的后代。他从事地下工作多年,将蒋介石的信送给毛泽东这件事应该不难。

在和宋子文商议过后,宋庆龄当即拿着密信找到了董健吾,她将信交到董健吾手中,并叮嘱道:“先生此行,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非同小可!事情如果办成,受益匪浅!”同时,宋庆龄又交给他一份财政部的委任状,上面有南京财政部部长的委任。有了这张委任状,董健吾就能在陕北苏区畅行无阻了。

临行前,宋庆龄再三叮嘱一定要亲自将这封密信交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手中。董健吾也坚定地表示:要克服一切困难,势必完成这个重要的使命!

为了不让密信被人发现,董健吾将信缝在自己贴身的衣服里面就上路了。凭借手中的委任状,这一路上无人敢阻拦,董健吾一路顺利地来到了西安。他唯恐密信出什么闪失,不敢投诉在酒店,便住在大学同学钟可托家中,以寻求可以北上的时机。

当时整个陕北苏区都在国民党的严密监控中,要想进去就要冲破重重的封锁。但那时正值冬季,外面严寒交加,连可以通过的交通工具都没有,可谓是困难重重。

天无绝人之路,巧的是钟可托和张学良有来往,张学良曾经多次向其透露出愿意和共产党联手抗敌的想法。董健吾决定从张学良身上找到突破口。

董健吾当即以财政部特派员的身份面见了张学良。一见到张学良,他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此行前来不为别的事,主要是想向将军借个飞机去见毛主席。”

张学良一听,大惊道:“你怎么敢如此大胆,提出这样的要求?你可知道这样是要被枪毙的?”

董健吾预料到了这个情况,他早就想好了要怎么规劝张学良,董健吾凭借自己作为牧师的口才,从天下大义说到民间疾苦,又从国内说到国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打动了张学良。尤其是当张学良得知一向主张“剿共”的蒋介石也萌生出抗日的念头时,更是高兴不已,他当即向董健吾表示道:“只要能够抗日,我一定帮你做到。”

2月21日,在张学良的安排下,董健吾乘坐专机到达了陕北苏区。张学良还专门交给董健吾一封信,向毛泽东表达对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美好愿景。

下了飞机之后,在专人护送下,董健吾在风雪交加的天气中,艰难跋涉了6天,才终于到达了达瓦窑堡,将密信的内容告诉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

在抗日救国方面,中共中央方面一直都是十分积极的。早在1935年8月的时候,中共就为呼吁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救国发表了声明。

毛泽东等人在受到蒋介石的密信之后,也是感到十分吃惊的。但中共方面很快就做出了回应,表示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共同御敌。随后,中共工作人员在前往南京探路的时候,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开展抗日群众运动;

二、成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三、释放一切政治犯;

四、改善群众生活;

五、承认苏区的合法地位。

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亲手写下一封书信,派人送到宋子文手中,信中不过200余字,他先是用“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点出抗日救国的紧迫性,再用“敝军间关南北,克抵三秦,所务者救中国,所求者抗日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结语中,毛主席更是十分谦恭地写道:“寇深祸亟,情切嘤鸣,风雨同舟,愿闻明教。从此布臆,不尽欲言!顺颂公绥”,表述了共产党愿意摒弃前嫌,和国民党联手,一同抗日的愿景。

正在办公室中办公的宋子文收到这封书信十分震惊,他在仔细研读过书信之后,当即将这封信交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拿到信第一时间也是惊讶不已,当他读完这封信之后竟然开怀大笑起来,他没想到毛泽东竟然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心中十分高兴。他当即就命令一直从中联系的陈立夫,与共产党展开谈判,双方就此签订了“抗日救国协议”。

然而签订协议不久之后,蒋介石就反悔了。因为他之前的“不抵抗”政策,遭到了共产党的怒批,此时大部分群众心都倒到了共产党的一边。许多爱国人士都积极捐款,筹备武器和粮食,支援红军的抗日和反蒋行动。

蒋介石的很多部下,都积极和共产党展开合作。在全国各地民众高昂的抗日情绪推动下,不少人都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抗日的浪潮。此前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有过联系的张学良也主动请缨,要求上前线抗日。

蒋介石见民众们的情绪如此高涨,唯恐有一日共产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再次下令,要求以“剿共”为首要任务。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如今国土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家国危难之际,蒋介石竟然还在想着内斗,这不是明摆着要把祖国的国土拱手让给日本人吗?

不少人都劝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联合共产党一直对外。但蒋介石死活不听。张学良因为蒋介石一直不同意自己赶赴抗日前线,心中十分愤懑,在蒋介石过寿的时候,张学良苦苦哀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谁知道竟当场遭到蒋介石斥责。

“西安事变”发生之前,张学良一直都没有放弃对蒋介石的劝谏,但蒋介石一直“执迷不悟”,对于他的劝谏视若无睹,并且极其痛心疾首地说道:“汉卿糊涂啊!”

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曾和蒋介石有过一段长达3小时的辩论,张学良一再对蒋介石表示这是国仇家恨,必须以全国人民的利益为重。蒋介石却强硬地说道:“目前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共产党!你就是现在拿枪把我打死,我也要围剿共产党!”

张学良见劝不动蒋介石,便回去找到杨虎城,在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

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就向全国发出“救国八项主张”的通告,蒋介石也被张学良扣押了起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安事变”。宋子文怎么也想到事情会走到这一步,在和宋美龄联系上之后,一行人等急匆匆地赶去了西安,和张学良等人展开谈判。

宋子文在谈判过程中一直极力劝解蒋介石接受西安方面的条件,一边和周恩来保证蒋介石绝对不会食言。

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以及社会各界的动员,这件事才得以和平解决,可以说,宋子文在这件事情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日后国共两党的合作。

从1937年1月开始,国民党就一直在着手准备国共两党合作的事情,被西安事变打断的国共谈判也由秘密进行逐渐转为公开,举国上下都对这次谈判格外关注。

1937年9月22日,旷日持久的国共谈判终于结束,国民党将中共中央移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在报纸上。次日,蒋介石也站出来发表谈话,表示“共同御敌,一直对外”的必要性,并且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正式达成第二次合作。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