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华盛顿的战略智库们似乎铁了心,反复推演一个问题:如果介入台海冲突,美军要付出多大代价?结果次次触目惊心:数万士兵伤亡,几十艘战舰报废。可怪了,面对这份明摆着的“亏本账”,华盛顿的干预势头反而越发猛烈。 想想乌克兰那边,他们可是“只递刀不参战”,谨慎得很。现任总统特朗普都公开说,援乌就是笔消耗俄罗斯的“划算买卖”,这既能削弱对手,又能规避与核大国直接冲突的风险,还免了自家士兵流血。 这种精明算计,怎么一到台海问题上,就全抛到脑后了?难道真要去做一笔注定“血本无归”的买卖?这背后,显然不是简单的军事胜负那么回事。 它算的,是另一本账,一本关乎美国全球霸权、科技命脉,甚至整个盟友体系存亡的大账。这本账,让美国哪怕知道要付出巨大军事成本,也觉得“值”。 纸上推演,算不算亏本? 光看军事推演,华盛顿心知肚明,这仗不好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兵棋结果摆在那里:如果真要介入,美军预计要损失9500到21000名士兵。 这还只是人员伤亡。同时,几十艘军舰可能就此报废,几百架战机也难逃厄运。这些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都是基于严谨数据分析,明明白白告诉他们:冲突残酷,代价巨大。 乌克兰危机中,美国表现得多“聪明”啊。大把军事援助送过去,就是不派兵直接上场。这套“代理人战争”模式,让他们既消耗了俄罗斯,又不用搭上自家士兵性命,还避开了国内反战情绪。 这种“成功范例”,既达到了削弱战略对手的目的,又无需承担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简直就是笔“无本万利”的买卖。 可这套经验,到了台海就完全失效了。五角大楼的设想中,面对解放军可能的跨海行动,美国似乎没得选,必须通过直接军事介入来“阻止”局势发展。 而且,去年(2024年),美国对台军售额度和在西太平洋的军演频次均创下新高,这姿态摆得明明白白。 这就看出区别了:在乌克兰能躲,在台海却要硬着头皮上。所以,从纯军事效益看,干预台海几乎是场高概率的亏本冒险。这背后的原因,就更值得深挖了。 不介入,才叫“输不起” 在华盛顿看来,台海这事儿,光算军事账根本不够。他们深知,如果选择“不介入”,那带来的战略损失,远比战场上死几万人更让他们难以接受。 第一根支柱,是他们的“地缘霸权”。“第一岛链”对美国有多重要?台湾就卡在这条岛链的“咽喉”上,战略地位无可替代。 一旦两岸统一,这条苦心经营多年的锁链就等于断了。美国在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地的军事基地将直接暴露,他们在西太平洋几十年建立的主导权,就会从根本上崩塌。 这被他们视为全球霸权体系的“结构性破产”。对美国鹰派来说,阻止中国崛起,维护全球霸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头号任务。 第二根支柱,是“科技命脉”。想想台积电,2023年它在全球高端芯片市场占了56%的份额,简直是全球经济的“心脏”。全球约20%的海运货物都要经过台湾海峡。 美国自己的芯片制造大头都在海外,供应链脆弱得很。为了解决这问题,美国在2023年还搞出《芯片与科学法案》,想把半导体产业拉回自家,但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完全摆脱对台积电的依赖。 如果台海生变,中国掌握了全球顶尖的芯片产能,美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就会被彻底“卡脖子”。这可不只是钱的事,是未来发展权的“核心资产损失”。 第三根支柱,是“盟友体系”。近年来,美日澳三国三天两头搞大规模联合军演,印太联盟体系针对台海局势的协同行动具体化。 日本在今年(2024年)甚至改了防卫政策,允许海外作战,西南诸岛更是加强了军事部署,直接配合美国台海战略。澳大利亚也在增加海军预算,都在为台海局势做准备。 如果美国在最关键的台湾问题上退缩,那他们对盟友的安全承诺,就真的一文不值了。整个联盟体系,可能就会因为“信任破产”而彻底瓦解,这是他们国际影响力的巨大损失。 焦虑变动力,选举牌好打 美国的政客们,总能把深层战略焦虑,变成国内政治的“正确”。他们巧妙地把军事冒险包装起来,为之铺路。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他们对华战略的惯用套路。 1979年,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这为后来对台军售和干涉找到了“国内法”依据。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把干预说成是“防卫义务”,规避国际质疑,同时在国内获得“法理”支持。 到了今年大选年,这种政治动员就更明显了。无论是现任总统特朗普,还是别的候选人,两党在对华强硬上简直是‘英雄所见略同’。 他们争着表达对台“支持”,把“保卫台湾”当成拉选票、避风险的“政治正确”。国会也很配合,去年(2024年)一口气批准了56.7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创了历史新高。 这不仅仅是准备打仗,更是向国内民众秀肌肉、表决心。美国国内的民意,也在“中国威胁论”的引导下,支持对华强硬。 这样一来,内部的政治狂热和外部的战略焦虑就形成闭环了。那些原本听起来极端、让人难以置信的“三万人伤亡”论调,从冰冷的军事推演数字,摇身一变成了政客们口中能公开讨论的“政策选项”。 悬崖边的赌局 再回到开头的那个“算术题”:美国为什么非要冒着“亏本”的风险去趟台海这摊浑水?说到底,在他们的战略账本里,三万士兵的“战术损失”,根本比不上失去全球霸权的“战略之死”。 这种不惜一切的豪赌,说白了,就是霸权衰落期的一种极致焦虑。他们想用军事冒险,来强行扭转历史大势,延缓自身衰落的步伐。 即便预测会带来高达1.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7%)的经济损失,以及全球经济因地缘政治紧张而出现的波动,比如油价上涨,也丝毫没有动摇其干预意愿。 可他们显然低估了对手的决心。七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已经证明,想靠外部力量撼动中国人民捍卫主权和统一的意志,门都没有。 他们也高估了自己社会的承受力。与其在台海边缘没完没了地推演伤亡数字,不如好好算算:真要等到三万个家庭的悲剧成为现实,美国国内的政治共识和社会稳定,还能不能顶得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