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说特朗普态度转变,韩国这趟行程绝对是转折点。 之前他总觉得美国技术天下第一,跟中国脱钩那是“降维打击”,结果到了首尔一家半导体企业,人家当场给他算了笔账:跟中国合作三年,这企业市场份额涨了23%,研发成本反而降了15%。 负责人拍着他肩膀说:“中国市场大、技术学得快,合作才能两边都赚钱。 ”特朗普听得直点头,后来采访还学人家语气复述了一遍——这哪是敷衍? 分明是真听进去了。 要知道半导体可是美国这些年拼命想卡咱们脖子的领域。 之前他还逼着盟友跟中国断供,结果人家企业用数据啪啪打脸:脱钩? 我们跟中国合作赚得更多! 更让他坐不住的是仁川港。 站在码头看中国货轮来回穿梭,当地官员说仁川港和青岛港、上海港搞了数据共享,货物周转时间直接砍半。 特朗普当场脸色就有点僵,拍照时嘴角都没怎么扬——他心里指不定在念叨“咱们洛杉矶港咋还跟停车场似的”。 我专门查了下美国港口的数据,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之前那叫一个乱:集装箱堆成山,卸货要等好几天,效率连中国二线港口都不如。 特朗普回国后翻着这些数据直叹气:“中国几十年前就规划好了基建,我们总想着短期争输赢,这差距越拉越大。 ”这话听着像夸中国,实际上是在抽美国国会的脸——国会天天喊着“对抗中国”,自家港口堵成狗,公路修得跟迷宫似的,拿什么跟人比? 韩国之行只是开胃菜,真正让特朗普“认怂”的是美国国内这一锅乱粥。 现在美国老百姓买菜加油都肉疼,通胀率跟坐火箭似的往上蹿。 企业更惨,尤其是依赖中国市场的行业,之前跟着喊“脱钩”,现在订单少了、成本高了,老板们天天堵在白宫门口抗议。 最急的是艾奥瓦州的农民。 之前中国每年买走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大豆和玉米,脱钩后这些粮食堆在地里没人要,价格跌得农民直抹泪。 有个农场主跟我发消息说:“拖拉机贷款都还不上了,再这样下去只能卖地。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最懂“利益”俩字怎么写——之前喊脱钩是想讨好激进派,现在倒好,脱钩没伤到中国,倒把自己的选民坑惨了。 美国商会最近发报告说,要是继续硬刚,未来两年美国企业损失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 更扎心的是经济数据: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消费者信心指数跌到十年最低。 经济学家警告:“再这么折腾,美国真要进衰退了。 ”特朗普心里门儿清,跟中国死磕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自家经济拖下水。 采访里主持人追着问“会不会降对华关税”,他支支吾吾半天蹦出一句“一切都可以谈”。 潜台词再明白不过:只要能让企业赚钱、农民有活路、通胀降下来,关税算个啥? 毕竟对政客来说,选票比面子重要多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特朗普还放话说明年要去中国看高铁和科技园区。 有人说这是作秀,可我觉得这老小子是真想去“取经”。 你想啊,他刚见识了中国基建的效率,又听说中国科技企业跑得多快,心里肯定痒痒:人家咋做到又快又好的? 能不能学两招回美国? 更深层的算计是摸清楚合作“门道”。 商人做生意得先算成本、看市场,他去高铁看运营模式,去科技园区看产业链配套,说不定在琢磨“美国企业怎么挤进去分杯羹”。 更现实的是给国内打气——让企业和农民知道“总统是真心要合作”,减少推动政策时的阻力。 不过咱也别犯傻,特朗普骨子里还是商人。 之前打贸易战是为了利益,现在喊合作还是为了利益。 他算明白了:跟中国“手拉手赚钱”比“硬碰硬对抗”划算得多。 就像他常说的那句“生意就是生意”,国家之间有时候也得讲点“投入产出比”。 不管特朗普动机是啥,中美合作对咱们没坏处。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有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两边联手能赚更多钱、解决更多问题。 但咱也得清醒——老特的“合作”是有条件的,一旦他觉得吃亏,保不齐又变卦。 从韩国之行到国内压力,再到明年的访华计划,特朗普的态度转变说白了就是“现实教育了他”。 之前以为靠强硬能占便宜,现在发现跟中国“脱钩”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合作才能双赢。这道理,其实咱们老祖宗早说过:“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 信息来源:综合《华尔街日报》对特朗普韩国之行的报道、美国农业部2025年农产品出口数据、洛杉矶港务局年度报告、中国商务部中美经贸关系白皮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