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以 “戴镣铐的长征” 闻名,却也是毛主席口中的 “江南才子”》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他以 “戴镣铐的长征” 闻名,却也是毛主席口中的 “江南才子”》

发布日期:2025-10-08 20:59 点击次数:110

1949年秋季,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内,毛主席见到来者后,巧妙地询问朱德:“朱老总,这位是哪位朱光?”

来人迅速回应:“主席,正是那身披镣铐,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朱光在此!”

话音落地,笑声满室。

谁料想,一番风趣的自我介绍背后,竟蕴藏着一则红军史上的非凡往事。

这位朱光究竟身份为何,为何他身负枷锁踏上了长征之路?

01

朱光,1906年诞生于广西博白县一户破败的地主之家,自幼便遭遇了人生的不幸,7岁时母亲离世,11岁时父亲也撒手人寰,幸得祖母的悉心照料,方得以茁壮成长。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天赋,能够双手并用地执笔书写,其字迹既工整又秀丽。后来,朱光拜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为师,在古文诗词方面造诣颇深。

1925年,年仅19岁的朱光在博白县立初中挥毫泼墨,绘制了一幅列宁的素描。这幅画像的亮相,成为校园内革命导师画像的先河,标志着他已开始接触并认同进步思想。次年,朱光成功考入广西省立第二高级中学,在中共地下党员、时任校长的朱锡昂的悉心培养下,他加入了共青团。1927年初,朱光再接再厉,考入广州国民大学,并担任共青团广州市委的委员职务。

正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之际,朱光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广州起义之中。他设计的鲜红领带,成为起义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一细节充分彰显了朱光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具备卓越的组织才能。起义虽告失利,但朱光并未气馁,他辗转至香港,并于1928年抵达上海,担任地下交通员。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际,朱光有幸参与了苏维埃国家银行纸币的设计工作。

02

1932年,朱光被任命为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的秘书长。此时,红四方面军刚刚在一系列抗击“围剿”的战斗中取得胜利,然而代价惨重。张国焘的指挥策略及其个人行事风格,引发了众多干部的不满情绪。

12月10日,红四方面军在陕南的城固县小河口举行了师级以上干部的会议。此次会议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会干部对张国焘的失误指挥以及家长式的领导作风进行了严厉的指正。朱光在会议中表现积极,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其批评之尖锐尤为引人注目。

他坚持认为,作战计划的制定不应仅由张国焘一人独断专行,而应广泛吸纳其他干部的宝贵意见,从而形成更为周全的战略布局。尽管这番言论在道理上并无不妥,却无情地触及了张国焘的痛处。会议最终决定设立前敌委员会,以强化党的集体领导机制。张国焘表面上虽接受了批评,但内心深处却悄然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朱光当时或许未曾料到,他的这番激昂言辞竟会为自己招致严重的后果。

03

1933年春末夏初,随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初步稳固,张国焘便着手清算旧账。

他以“肃反”为幌子,对那些曾在小河口会议上对他提出批评的同志进行了严厉打击。

曾中生、旷继勋等杰出将领不幸遭受了残酷的杀害,数百名干部亦因误判而蒙受了无端的牺牲。

朱光遭受不实指控,被诬为“罗章龙分子”而身陷囹圄,期间忍受了残酷的刑讯逼供之苦。

彼时,罗章龙因参与党的分裂活动,已被党内除名。张国焘却借此政治标签,对异己进行打压。

朱光铮铮铁骨,即便历经一个多月的苦难折磨,亦始终坚贞不屈。张国焘最终以“右派分子”的罪名将他开除党籍,却并未对其下手。

剖析原因,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朱光系由上海党中央派驻,张国焘对其存有戒心;其次,朱光主要从事政工宣传,并未掌握军权,因此威胁有限;再者,朱光才情横溢,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钞券印刷,均能得心应手,实为难得之才。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长征。

朱光的身份颇为独特,既不属于干部行列,亦非一名普通战士,他被视为“囚徒”。在日间,他身负枷锁,肩负着沉重的油印工具,跋涉在行军路上;而夜幕低垂时,他则需绘制军用地图、撰写标语、印刷传单。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途上,翻越雪山,穿越草地,常规行军本身已是极大的考验,而身负镣铐前行更是难以想象之难。然而,朱光凭借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坚持走完了全程,成为了红军史上戴着镣铐完成长征的干部中最为典型的范例。

1936年十月,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实现了历史性的会师。在这场胜利的汇聚中,朱光同志终于顽强地抵达了陕北的怀抱。

1937年3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进行批判之后,朱光的冤屈得以昭雪,其党籍亦随之恢复。

04

抵达延安之后,朱光被调至中央宣传部任职。凭借其卓越的才华,他积极参与了鲁迅艺术学院与马列学院的创建工作,并身兼两院秘书长的重任。

毛主席频繁莅临学院发表演讲,与朱光交往日益频繁。在此过程中,毛主席发现这位来自广西的才子不仅诗词歌赋造诣深厚,绘画技艺亦颇高,且谈吐幽默,学识渊博。在听闻他享有“长征才子”的美誉后,毛主席便赐予他“江南才子”这一雅号。

1938年伊始,朱光的老友、青年作家殳宭莅临延安,携带着几部在战火中侥幸留存下来的珍贵典籍: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仲夏夜之梦》以及《石索》、《三希堂残帖》。在见到毛主席之际,殳宭激动万分,立刻萌生了将书籍赠予主席的念头。而此时,朱光在一旁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毅然抢过莎翁的四大悲剧,大声宣称:“这些书籍归我了!”

毛泽东主席惊讶地笑了出来:"朱光啊,你这是抢在我前面了啊?"

朱光坚决反驳:“这怎能是你的?”

毛主席引用马克思的话说道:"马克思曾热衷于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身为马克思的忠实追随者,我自然也应当拥有这四部经典巨著。"

朱光随即反驳道:“身为南国社的资深成员,我自然享有决定莎士比亚剧本归属的权力。”

最终,在殳宭的调停下,朱光成功获得了《奥赛罗》、《李尔王》以及《石索》的碑帖。这一轶事生动地揭示了延安时期,领袖与干部间那份平等且轻松的互动,以及那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洋溢。

在抗日战争时期,朱光先后在延安和太行山等地履职。1940年,他接到命令,前往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秘书长及129师宣传部长等职务。自1943年起,朱光主要担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等关键岗位,深度参与了多场关键战役。

05

在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朱光同志肩负重任,于东北地区担任齐齐哈尔与长春两市党委书记之职,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圆满完成了接管与建设任务。1949年8月,叶剑英同志的举荐下,中央政府批准了朱光同志南下的调令,参与广州的接管工作。在踏上新征程之前,朱光同志特地前往北平,向毛主席等领导同志辞行。

在一个九月的清晨,朱光步入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毛主席与朱德正在商讨国事,朱光的出现让毛主席故作严肃地询问朱德:“朱老总,这位是哪位朱光?”朱光立刻明白了主席的玩笑,便笑着回应:“主席,我就是那位曾戴着镣铐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朱光。”此言一出,众人皆笑。朱光从一位镣铐在身的“囚徒”成长为延安的“才子”,如今即将担任广州市长,他以风趣的言辞轻松化解了历史的沉重,彰显了革命者的乐观态度。

毛主席邀请朱光至书房共话。朱光踏入书房,一见满架的藏书,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羡慕之情。

毛泽东洞悉他的意图,幽默地问道:“朱光啊,你这是想抢书呢?”

朱光急忙摆手道:“哪里哪里!主席大人,我并非索要书籍,只是恳请您挥毫泼墨,赐予我墨宝。”

毛主席即刻提笔,挥洒墨香,创作了《长征》一诗,并题曰“附赠征人”。

朱光兴之所至,挥毫泼墨,吟咏道:“四载风雨踏塞北,艰辛跋涉难言成。今日身为归乡客,回首山川情意浓。”

署名“朱光”,落款日期为“一九四九年”,正值新中国成立的临界时刻,地点位于古都中南海的书法家居所。

“我们出身于平民,切莫忘记根本!无论千秋万代,你我始终如一,当共担祸福,共尝甘苦,共同称呼为同志……”

在离别之际,毛主席亲笔题下赠言:"望君赴南方,与当地同志紧密团结,共把南方的工作推向前进,此乃我所期许。朱光同志!”

朱光肩负着这份重托,踏上了南下的征程,抵达广州。自1949年10月起至1960年10月,他在市长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共度11个春秋。

他描绘了“绿化广州,美化羊城”的宏伟蓝图,亲自督办麓湖、流花湖、荔湾湖、东山湖四大人工湖的建造,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有效解决了水患问题;同时,他创立了广州医学院,并礼聘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等粤剧界翘楚,为广州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因而被誉为“广州最佳市长”之一。

1960年,朱光肩负重任,被任命为国务院对外文委的副主任。到了1965年,他又晋升为安徽省的副省长。然而,1969年3月9日,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合肥离世,享年63载。回首朱光的一生,自19岁开始以画列宁像投身革命,历经戴镣铐徒步长征的艰辛,直至与毛主席结为知音,最后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新中国的建设,他用其传奇般的人生历程,生动地诠释了“江南才子”的深刻内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1949年,他那句“我就是那个戴着手铐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朱光”,既是对个人奋斗历程的总结,也是对革命理想的不懈坚守,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憧憬,它承载着一代共产党人的血汗与荣耀。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