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在武汉开车上班,最怕的不是下雨天,不是修路,而是走南三环。 老李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哥们每天从光谷到汉口上班,原本40分钟的路程,遇上早高峰硬是能堵上快2个小时。“我都怀疑人生了,”老李苦笑着说,“有时候真想直接在车里睡一觉算了。” 突然间,事情有了转机。 就在8月22日这天,武汉市政府憋了个大招——四环线高峰期收费直接从0.64元每公里砍到0.2元每公里,相当于打了个3折! 这消息一出来,武汉的司机群里都炸了锅。 “真的假的?这么大的优惠?” “我不信,肯定有套路。” “管他呢,先试试再说。” 说实话,这个政策确实挺让人意外的。要知道,四环线建成这么些年,一直被大家吐槽“收费贵得要命,还没啥车跑”。现在突然降价这么多,不少人都觉得有点不太真实。 政策到底是个啥情况?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次降价不是随便搞的,人家是有针对性的。覆盖的路段包括青郑高速、四环线、绕城高速、关豹高速等,涉及武昌、龚家铺、梁子湖、凤凰山、新力、武东、光谷这7个收费站。 不过,这个优惠也不是想享受就能享受的,得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你得装ETC,而且必须是一类客车; 第二,只有早晚高峰时段才享受这个价格,具体是早上7点到9点,晚上5点到7点; 第三,试行期就一年,到期了咋办还不知道。 三环的痛,四环的尴尬 说起来,武汉这个交通问题确实挺闹心的。三环线南段,特别是早晚高峰,那真是车挨车,人挨人,动都动不了。很多武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来计划40分钟到的地方,结果在路上耗了1个多小时,约会迟到,开会迟到,接孩子都差点赶不上。 更让人无语的是,就在离三环不远的地方,有条四环线明明修得挺好,路况也不错,可就是没啥车愿意走。为啥?一个字——贵! “你想想看,”开滴滴的王师傅跟我说,“同样从这儿到那儿,走三环虽然堵,但不花钱;走四环虽然快,但得掏十几二十块的过路费。普通老百姓肯定选不花钱的啊。”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三环堵得水泄不通,四环却冷冷清清。 有网友调侃说:“三环像菜市场,四环像鬼城。” 这招到底靠不靠谱? 现在问题来了,政府这次降价,真能把车流从三环“赶”到四环去吗? 从账面上看,这个吸引力确实不小。以前走四环,比如从光谷到武昌,得花个15块钱左右的过路费,现在降价后也就4、5块钱。对于天天要走这条路的上班族来说,一个月能省个大几百块钱呢。 “我觉得这事儿有戏,” 在光谷上班的小张说,“以前我宁愿堵在三环上也不走四环,就是因为心疼那个过路费。现在这个价格,我可以接受。” 不过,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首先,这个优惠只针对装了ETC的车,那些没装ETC的车主怎么办?特别是一些老司机,对这些电子设备不太感冒,还是习惯现金付费。 其次,优惠时段有限制。早上7到9点,晚上5到7点,正好是上下班的时间。可现在很多人工作时间不固定,加班到很晚的大有人在,这些人还是享受不到优惠。 最关键的是,大家都在担心一个问题:这只是试行一年,一年后会不会又涨回去? “政府的政策谁说得准呢,”出租车司机老刘有点担心,“万一大家都习惯走四环了,到时候又把价格提上来,那不是又被套路了吗?” 背后的深层考虑 说实话,武汉市政府这次下这么大的血本,肯定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这是今年武汉市“50+30”堵点治理行动的重要一环, 就是想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交通流量。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这招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武汉这些年发展很快,人口增加,车辆增多,但道路建设总是跟不上需求。与其花大价钱修新路,不如先把现有的路用好。 四环线当初建设的时候,就是为了缓解内环交通压力, 现在通过降价来提高利用率,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合理的。 民众的真实想法 我在网上看了看网友的评论,大家的反应还真是五花八门。 支持的声音: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早该这样了,四环空着也是浪费。” “只要能不堵车,花点钱也值得。” 质疑的声音: “治标不治本,根本问题还是路不够用。” “为啥以前收那么贵?现在降价是不是说明以前就是乱收费?” “一年后怎么办?不会又涨回去吧?” 中性观望的: “先看看效果再说。” “政策是好的,关键看执行。” “希望不要搞成形式主义。” 现实的挑战 当然,这个政策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面临不少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习惯问题。 很多武汉司机已经习惯了走三环,即使堵车也不愿意改变路线。要让大家接受四环,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个挑战是配套设施。 四环线虽然路况不错,但一些出入口、指示牌可能还需要完善,让司机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上下车点。 第三个挑战是时间成本。 虽然四环不堵车,但绕行距离可能更长,总的通行时间未必比走三环节省多少。 我们能期待什么? 说到底,这个政策能不能成功,关键还是看能不能真正改善大家的出行体验。 如果实施几个月后,三环的拥堵确实有所缓解,四环的车流量明显增加,那这招就算成功了。到时候,不仅武汉的交通状况会有改善,这个模式还可能被其他城市借鉴。 但如果效果不明显, 比如大家还是习惯走三环,或者四环的通行时间优势不够明显,那政府可能就得重新考虑其他解决方案了。 写在最后 不管怎么说,武汉市政府这次算是下了狠心,用真金白银来解决交通问题。从0.64元降到0.2元,这个降幅确实不小, 体现了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 当然,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年的试行期,既给了政策实施的空间,也给了民众观察和适应的时间。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当然希望这个政策能够成功,让武汉的交通更加通畅。毕竟,每天少堵一会儿车,就能多陪陪家人,多休息一会儿,生活质量也能提高不少。 你觉得这个政策能成功吗?如果你是武汉司机,会选择走四环还是继续忍受三环的拥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咱们一起来讨论讨论这个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