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发抢手,麦当劳带头招退休员工,社保新规下服务业迎来银发用工时代? 昨天路过小区旁边的麦当劳,一位60多岁的阿姨正熟练地为顾客点单、收银。旁边店长笑着告诉我:“我们现在最抢手的员工就是这些退休的大爷大妈,比年轻人还靠谱!”这一幕让我惊讶不已。曾几何时,服务行业不都是年轻人的天下吗?为何如今退休老人竟成了招聘市场上的”香饽饽”?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经济账和社会变革?跟着我一起,揭开这个现象背后的真相。 麦当劳可算是这股”银发用工潮”的领头羊。北京多家麦当劳门店打出招聘退休员工的广告,条件简单明了:有正式退休证,一周工作三四天,月薪1500到2500元。杭州的麦当劳出手更阔绰,给退休人员开到3000-4000元月薪,还配备意外保险、带薪培训,节假日甚至给三倍工资! 麦当劳自己也坦言,退休返聘是他们灵活用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合规合法,待遇也不含糊。细心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早在2022年,麦当劳招退休员工的新闻就曾登上热搜,当时他们就透露员工队伍中有约5%是退休人员。时隔多年再次被媒体关注,足见这不是一时兴起的策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期计划。 北京环球影城也紧随其后,招聘零售服务人员明确要求应聘者为正式退休人员,学历要求不高,初中以上即可,时薪30元,每班工作4-8小时。工作内容也相对简单,主要是商品介绍、销售、盘点和清洁维护。结果令人咋舌——短短两天内就收到上千份简历,热度堪比年轻人抢破头的互联网大厂! 企业为何对退休人员如此青睐?这里面的经济账算得可精明了。 首先是成本考量。对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好处是省下一大笔社保费用。退休人员已有养老金保障,企业不必再为其缴纳养老保险等费用。在一线城市,一个月薪6000元的普通员工,企业需为其缴纳近2000元的社保费用;而返聘退休人员,只需缴纳0.5%的工伤保险,差距悬殊。对麦当劳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这笔省下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其次是稳定性优势。餐饮行业历来是年轻人的”跳板”,来去匆匆,离职率居高不下。相比之下,退休人员求稳不求进,不追求职业发展和薪资提升,只想找个事做,稳定性远胜年轻人。麦当劳的管理层就曾表示,退休员工工作态度踏实,能有效降低人员流动带来的培训成本和管理压力。 最后是时间灵活性。服务行业工作时间不固定,需根据客流量灵活调整。退休人员时间充裕,能够根据门店需求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就像麦当劳招聘的退休员工,通常一周工作三天左右,既能满足退休人员”轻松赚零花钱”的需求,又能保证企业的用工需求,可谓双赢。 这次”银发用工潮”的兴起,还有一个直接的推动因素——最高法关于强制社保的新规定。 这一重拳出击,彻底将那些依靠”玩弄社保猫腻”维持生存的企业逼到了墙角。过去,不少企业钻空子,让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每月补贴几百元现金,既降低了用工成本,又让员工暂时尝到甜头。但新规一出,这种做法彻底行不通了——不论是否签署协议,员工随时可以终止劳动关系并按”N+1”标准获得补偿,这无异于给劳动者装上了”反杀装置”。 最受冲击的莫过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以餐饮业为例,人力成本通常占营收的40%-60%,社保一旦合规,将直接吞噬利润的相当部分,甚至高达60%。想象一下,一家街边小餐馆,原本靠压低社保成本勉强与连锁品牌竞争,现在合规成本骤增,要么提价冒犯顾客,要么亏本经营,进退维谷。 外卖行业情况更糟,一个配送站50名骑手,一年仅社保一项就要多支出44万元。那些依靠压缩骑手社保费用盈利的小站点,恐怕将面临大面积关闭的命运。 制造业老板更是夜不能寐,历史欠费补缴动辄数亿元,这笔巨款砸下来,多少工厂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以前,一些企业耍小聪明,将月薪8000元拆分为”底薪3000元+各种补贴”,每月可少缴1848元社保。靠这种手段,他们能将产品价格压得极低,反而使合规经营的企业因成本过高而失去竞争力。 新规实施,等于给合规企业松绑,那些依靠不正当手段生存的低利润企业,除了关门别无选择。这一政策犹如市场”刮骨疗毒”,虽然痛苦,却能彻底清除靠剥削劳动者权益生存的企业,让真正合规经营的企业在公平环境中竞争。对劳动者而言,这是对自身权益的有力保障,不再为眼前小利而牺牲退休后的保障。 银发用工虽然看似两全其美,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调查显示,60至69岁低龄老年人中有45%具有就业意愿。老人想工作,企业想招人,供需看似对接良好。但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是身体状况限制。退休人员体力毕竟不比年轻人,高强度工作难以胜任。服务行业日趋数字化,一些老年人对新技术不熟悉,需要额外培训成本。 其次是就业渠道狭窄。退休人员找工作主要依靠亲友介绍,缺乏系统化的就业平台支持。 法律保障也存在漏洞。退休人员再就业签订的是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不受《劳动法》保护,工伤维权等问题缺乏明确法律依据。虽然人社部表示要推动工伤保险强制覆盖,但落地执行尚需时日。 还有人担忧,老年人就业会不会抢占年轻人的工作机会?虽然专家认为岗位性质不同,冲突有限,但争议仍然存在。 前景 尽管困难重重,“银发用工”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变化,激活老年人力资源成为必然选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这一庞大人群中,有相当比例具备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意愿。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已开始重视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制度,推进职工弹性退休和渐进式退休。多地也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招用老年人,如税收优惠、补贴等。 从企业层面看,“银发用工”不仅是应对成本压力的权宜之计,更可能成为长期战略。麦当劳等企业的实践证明,退休员工在特定岗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相关配套服务和管理模式将逐步完善。 从老年人自身看,适度工作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保持社会联系,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研究表明,继续工作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优于完全退休者。 对策 要让”银发用工”真正成为可持续的模式,各方需共同努力。 企业应当根据退休人员特点,设计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制度。如麦当劳就将退休员工主要安排在收银、整理等体力要求不高的岗位,并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同时,加强培训支持,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工作环境。 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退休人员再就业的权益保障。建立专门的就业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培训和对接服务。可考虑设立专项补贴,鼓励企业招用老年人。 社会组织可发挥桥梁作用,组织退休人员就业培训,提供心理支持和适应指导。建立老年人才库,帮助企业精准匹配合适人选。 退休人员自身也需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量力而行,选择与自身状况相符的工作岗位。 思考 银发用工潮的兴起,折射出我国就业市场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这既是企业应对成本压力的策略,也是社会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它打破了传统的”退休即离场”观念,为老年人提供了继续参与社会的机会,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人力资源选择。 从更深层次看,这一现象引发我们对现行退休制度的思考。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平均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固定退休年龄的制度是否仍然适用?是否应考虑更加灵活的退休机制,允许个人根据自身状况和意愿选择退休时间和方式? “银发用工”也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鼓励和支持老年人适度就业,不仅能减轻社会养老负担,还能提升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当然,在推进这一模式的同时,我们也需警惕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变相降低劳动标准、规避社保责任等。确保老年人就业是出于自愿而非生活所迫,是享受社会参与而非被迫承担生存压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银发用工时代已然来临,这不仅是就业市场的新变化,更是社会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如何让这一模式健康发展,既满足企业需求,又保障老年人权益,更为社会创造价值,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老有所为”将成为常态,退休不再意味着告别社会舞台,而是人生的又一次精彩启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或就业建议。文中数据和案例来源于公开报道和相关调研,如有不准确之处,请以官方发布为准。读者在做出任何决策前,应咨询专业人士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