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不断改革创新的当下,浙江与深圳分别在医保基金结算和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民众健康福祉带来新提升。 浙江医保基金结算模式大变革,实现 “日结日清” 浙江医保局联合省财政厅积极推行医保基金结算改革,以 “日结算、月核算、年清算” 新模式全面取代传统方式,致力于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医保结算体系。自这一改革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医保部门已向 100 家试点医疗机构高效拨付 “日结算” 资金,金额高达 9.01 亿元,医保结算单据累计达 344.4 万份,其中门诊 331.37 万份,住院 13.03 万份。每日拨付金额平均可达 0.45 亿元,医保基金拨付周期从过去平均 30 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结算数据上传后的次日即可到账,真正做到了 “当天结算、次日到账” 。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这一改革堪称 “及时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财务科负责人高丽娟展示手机界面,4 月 14 日 “日结算” 拨付的 1634.2 万元已成功到账。作为首批参与改革的医疗机构,该院借助 “日结算” 模式,实现医保资金结算数据上传后次日资金到账,日均现金流增加 600 余万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沈贤也对此次改革赞不绝口,他表示,从 “月结算” 转变为 “日结算”,医院无需改造任何系统,便能实现医保基金 “日日到账”,切实减轻了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经估算,一年可为医院提前拨付 10 亿资金量 。 基层医疗机构同样受益明显。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卫生院在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和预付金制度的双重保障下,资金回笼周期大幅缩短,运营成本和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近期,卫生院利用政策红利,一次性更新了诸多检验设备,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 。 此次浙江医保结算改革,不仅提升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还优化了医疗机构的资金流转,更让患者就医结算变得更为便捷,真正实现了 “医 — 保 — 患” 三方共赢,推动了医药生态链的系统性重塑。 深圳医疗器械智慧监管,引领行业新风向 深圳在医疗器械监管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依托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追溯平台”,实现了对医疗器械从生产、经营到使用的全流程精准监管 。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就如同医疗器械的 “身份证”,借助这一编码,可串联各环节信息,直观展示医疗器械产品的追溯链条。从生产厂家到产品供应商,再到最终使用到患者身上,每一个环节都能通过追溯平台动态呈现,清晰展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流向 。 在前期试运行阶段,追溯平台已采集深圳 81 家生产企业上传的 35486 条产品信息,以及两家医院 7640 名患者的使用信息。目前,该平台已正式启用,成为深圳推动 UDI 实施工作的关键 “抓手”。深圳相关标准更是成功入选国际 GS1 医疗卫生优秀案例,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突破出口技术壁垒提供了有力支持 。 迈瑞医疗、国药一致、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阜外深圳医院等单位在 UDI 实施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市医保局、市卫健委等部门也持续强化合作与联动,积极探索 “三医联动” 模式,深入推进 UDI 实施工作 。 未来,深圳将进一步完善追溯平台的数据对接与拓展,有序扩大 UDI 实施企业范围,增加医疗机构试点,持续推动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精准追溯,助力深圳医疗器械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浙江医保基金结算改革与深圳医疗器械智慧监管举措,为全国医疗行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无论是医保结算的高效化,还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智能化,都将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民众健康权益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医疗事业朝着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大步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