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终于亮剑了!2025年7月,这个苏北城市干了件让沭阳人直点头的事——掏出99万元启动新沂至淮安铁路的客运量研究。有人可能犯嘀咕:99万够干啥?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背后藏着沭阳打破“高铁孤岛”的关键一步,更是宿迁在区域交通博弈里甩出的一记“硬气”手牌。 要说沭阳有多憋屈,看看交通现状就明白。这个拥有197万人口的大县,去年GDP快摸到千亿门槛,妥妥的苏北经济强手。可周边呢?新沂有高铁,淮安有高铁,连宿迁城区都通了高铁,唯独沭阳像被遗忘的角落,成了“高铁时代的孤岛”。 当地人有多盼高铁?举个例子:去北京谈生意,别人坐高铁三四个小时到,沭阳人得先坐大巴到徐州或淮安,再转高铁,一来二去多花两三个小时。逢年过节更难受,北上南下的票难买不说,拖家带口挤绿皮车,那滋味谁坐谁知道。有企业老板吐槽:“谈合作时人家问我们交通方不方便,我都不好意思说没高铁,怕人家扭头就走。” 新沂到淮安的铁路,本来是沭阳人的“心头好”。这条全长129.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从潍宿高铁新沂东站出发,经沭阳南站接入淮安东站,简直是为沭阳量身定做的。通车后,沭阳到北京、上海都能直达,对经济的拉动可想而知。 可为啥一直没动静?卡就卡在“政策红线”上。国家有规定,新建铁路要是和现有线路平行,得保证利用率达到80%才行。新淮铁路和京沪高铁二线的新沂-宿迁-淮安段有点“撞线”,早年的可研工作就因为这个被叫停了。地方上喊了多少年,上面始终没松口,沭阳人的高铁梦就这么悬着,不少人从期待变成了失望。 这时候宿迁站出来了,投99万做客运量研究,这步棋下得够精明。有人说:“99万够买啥?连段铁轨都不够。”但懂行的看门道——这不是砸钱买铁轨,是砸钱买“数据证据”。 怎么讲?只要通过研究证明新淮铁路的客运需求足够大,能达到利用率标准,那不就说明它不是“多余的平行线”,而是刚需吗?这就好比去超市买东西,你得先证明自己真的需要,人家才会卖给你。宿迁这手是在用科学数据当“敲门砖”,给上面决策提供硬邦邦的依据。 网上也有质疑声:“万一研究完还是不行呢?钱不就打水漂了?”但宿迁的态度很务实:“搏一搏,万一呢?总比干等着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劲头,倒是挺符合苏北人骨子里的韧劲。 现在回头看,宿迁这99万花得值不值?至少给沭阳人燃起了希望。有人说:“哪怕最后没成,至少让上面知道我们有多需要高铁。”这话没错,主动争取总比被动等待强,至少证明了区域发展的决心。 其实这事背后还有更深的意义:交通公平是区域共荣的基础。沭阳这么大的经济体量,不该被高铁落下。就像网友说的:“家门口的高铁,不只是条轨道,更是发展的尊严。”宿迁这次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一条铁路,不如说是在为区域平衡发展争一口气。 至于最后的结果会怎样?没人能打包票。但有一点很清楚:当一个城市愿意为了发展砸出真金白银,愿意用数据说话去争取机会,这样的态度本身就值得点赞。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区域发展赛道上,从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敢想敢做,才有破局的可能。 |